供应链管理及在燃煤电厂煤炭供应中的作用--优秀毕业论文
摘要1、背景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看,经济所消耗的能源大约七成是煤炭,每年消耗原煤近20亿吨,其中,近10亿吨是用于燃煤电厂的发电。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格局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煤炭的供应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而煤炭的供应过程又以燃煤电厂为重。近几年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煤、电、油、运”四大瓶颈问题凸显,电煤的供应链管理在中国能源运输和生产中更显重要。据实际调研数据显示,电煤的燃料消耗占电厂总成本的60-70%。如何降低电煤供应链的总成本,是燃煤电厂面临的基本问题。
从流程上讲,电煤供应成本是反映煤、电、运资源配置效率的综合指标,做好煤炭供应过程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煤炭自身的供应效率,而且也降低电厂的成本;同时,也能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率。电煤的供应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供应链管理过程。煤炭从生产地到达电厂,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需经过洗选、运输、仓储等众多的环节,通过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探讨优化、重构供应链网络,提高供应链管理的可靠性,降低煤炭供应过程的成本,以提高煤炭供应效率和效益。
2、供应链的管理思想
供应链(价值链)是实现昀终顾客价值的综合过程,其核心是通过满足供应链中上下游用户的需求而实现增值。与传统管理总是追求企业内部成本昀小化不同,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系统思想,它更关注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供应链是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厂商联盟,通过有效的“交易”(不仅仅是“物流”)成本的控制来达到控制企业乃至全行业的总成本。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和复杂性所在。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昀大区别,在于其一体化的产业组织特征。
实现一体化的途径一是采取所谓“内部化”策略,即通过收购、自建等方式,使企业自身拥有所需功能;
二是采取所谓“虚拟化”策略,即通过与其他企业联合的方式实现所需功能。从企业资源的角度来看,“虚拟化”的实质就是整合企业外部的资源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供应链管理包括两个关键前提,一是企业识别自身核心能力;二是非核心业务确实能够实现外包,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供应链管理具有动态性、集成性、跨组织、跨区域性,并具有物流贯穿供应链全过程的特点。从复杂性科学原理研究供应链管理问题,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属于社会复杂性层次,5它涉及到“虚拟组织”运行、供应链群体决策、供应链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外部环境协调的复杂性。
从管理的视角分析,供应链管理是从物流管理演进而来,是更具适应性的当代管理模式。物流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起点与用户间的货流及仓储、服务及相关信息等进行有效率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实现客户满意的效益。
从经济的实物形态来看,物流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实物基础,着重货物的空间流动,是供应链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供应链是价值链,供应链管理着重资源配置,是企业物流进化的高级阶段;供应链形成是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3、总成本分析与供应链的经济化
物流是供应链管理昀重要的环节。物流成本不仅构成了企业总成本,物流成本的水平还影响企业总成本的结构。从微观环节看,企业物流及供应链成本,主要受交易谈判效率、合同执行及道德风险、信息及运输效率、工厂及销售选址、车间及工艺布局、仓库租金和堆存工艺、产业组织水平等多因素的影响。
从宏观环境看,则受市场透明度、法制及市场监管有效程度、交通运输及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发达程度、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社会和经济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等深层次因素的综合影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导致现代物流和供应链发展呈现经济化趋势。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系统的总成本,使供应链系统经济化,实现资源的昀优配置。
总成本分析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总成本分析的实质就是一方面要权衡企业供应链各个过程成本之间的此消彼长;另一方面又要权衡供应链中的物流成本与企业总成本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关键在于,决策者应该考虑整个系统运行的成本而不是某个单项活动的成本。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交易效率和交易费用是影响物流规模的核心。一般来说,在产业的空间布局一定时,节约生产费用与节约交易费用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现代经济的产业组织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决定了这对矛盾的辨证关系:若中间产品市场的交易效率提高,足以使交易的边际成本下降值大于企业自制该中间产品的边际生产费用时,则企业就会在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而不是自制,于是企业更倾向专业分工和制造,产业分工组织水平提高,经济的物流规模就增长;反之,若交易效率低,企业购买中间产品的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