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确保化妆品生产车间的环境卫生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卫生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化妆品生产车间的所有区域,包括生产操作区、原料储存区、包装区、更衣室、卫生间、清洁工具存放区等。
3.职责分工
-生产部门负责车间日常生产活动中的卫生管理,确保生产操作符合卫生要求。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车间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情况提出整改意见。
-后勤保障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卫生清洁设施和用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及时供应。
-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卫生管理制度,积极维护车间环境卫生。
二、人员卫生要求
1.健康管理
-所有进入车间的员工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等可能影响化妆品质量的疾病。
-如发现员工患有不适宜从事化妆品生产的疾病,应立即停止其工作,并安排离岗治疗,待康复且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重新上岗。
2.个人清洁
-员工进入车间前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工作鞋等规定的防护用品,并保持整洁干净。工作服应定期清洗更换,确保无污渍、无异味。
-勤洗手、勤剪指甲,操作前必须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洗手,必要时进行消毒。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得佩戴首饰(手表除外)。
-保持个人卫生,不得在车间内吸烟、饮食、嚼口香糖或槟榔等。
3.卫生培训
-新员工入职时必须接受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培训,熟悉卫生要求和操作规范。培训内容包括人员卫生、环境卫生、设备卫生等方面。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执行卫生管理制度。
三、环境卫生要求
1.车间布局与清洁
-车间布局应合理,工艺流程顺畅,避免交叉污染。生产区域应与非生产区域有效分隔,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车间。
-每天生产结束后,应对车间进行全面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设备表面等。清洁过程中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
-定期对车间进行深度清洁和消毒,如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处理,消毒方式应根据车间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2.清洁工具管理
-清洁工具应专用,如扫帚、拖把、抹布等应分别存放于指定的清洁工具存放区,不得与生产工具混用。
-清洁工具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使用后的清洁工具应及时清洗干净,晾干后存放于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止发霉变质。
3.废弃物处理
-车间内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如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废弃包装材料等。废弃物应及时清理,不得在车间内积压。
-生产垃圾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对于可能含有有害物质的废弃物,应进行特殊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定期对废弃物存放容器进行清理和消毒,防止滋生蚊虫和细菌。
四、设备卫生要求
1.设备清洁与维护
-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表面无污垢、无灰尘、无油渍等。设备清洁应在停机状态下进行,使用合适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避免损坏设备。
-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对设备的关键部位和易损件应定期进行更换,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清洁和维护记录应详细完整,包括清洁时间、清洁人员、清洁部位、使用的清洁剂等信息,以便追溯和查询。
2.设备消毒
-对直接接触化妆品的设备,如反应釜、灌装机、包装机等,在每次生产结束后应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应根据设备材质和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消毒,如每月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以杀灭设备表面和内部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滋生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消毒后的设备应进行清洁验证,确保设备表面微生物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清洁验证记录应妥善保存,作为设备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
五、物料卫生要求
1.原料采购与验收
-原料采购应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商,确保原料质量安全可靠。采购的原料应附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如检验报告、合格证等。
-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严格验收,检查原料的包装、标识、外观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对验收不合格的原料,应及时退货处理,不得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