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与配合教案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
-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定义、标注方法及公差带的含义。
-熟悉配合制度,能正确选用配合。
2.能力目标
-能运用公差与配合的知识,正确标注零件图上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具备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的能力。
-能够识读装配图中的配合尺寸和公差要求,分析装配关系。
3.素质目标
-培养严谨、细致、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增强质量意识和标准化意识。
二、课程内容
1.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尺寸与尺寸分类
-介绍尺寸的定义,包括基本尺寸、实际尺寸和极限尺寸。
-讲解尺寸的分类,如线性尺寸、角度尺寸等。
-公差的概念
-阐述公差的定义,即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区分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配合的概念
-说明配合的定义,即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介绍配合的种类,包括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2.尺寸公差
-尺寸公差带
-讲解尺寸公差带的组成要素,如公差带大小(公差值)和公差带位置(基本偏差)。
-介绍公差带图的绘制方法。
-标准公差
-讲解标准公差的定义和数值系列。
-介绍标准公差等级的划分原则和应用。
-基本偏差
-阐述基本偏差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孔和轴的基本偏差系列及特点。
3.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形状公差
-讲解形状公差的项目,如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等。
-介绍形状公差的标注方法和公差带形状。
-位置公差
-讲解位置公差的项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等。
-介绍位置公差的标注方法和公差带形状。
-形位公差的公差值和公差等级
-讲解形位公差的公差值确定方法和数值系列。
-介绍形位公差等级的划分原则和应用。
4.配合制度
-基孔制配合
-讲解基孔制配合的定义,即以孔为基准件,改变轴的公差带位置来获得不同的配合。
-介绍基孔制配合中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及应用。
-基轴制配合
-讲解基轴制配合的定义,即以轴为基准件,改变孔的公差带位置来获得不同的配合。
-介绍基轴制配合中孔的基本偏差代号及应用。
-配合的选择
-讲解配合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根据工作条件、使用要求等选择配合种类。
-通过实例介绍如何合理选择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
5.公差与配合在零件图和装配图中的应用
-零件图上的公差与配合标注
-讲解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在零件图上的标注方法和要求。
-通过实例分析零件图上公差与配合标注的含义。
-装配图上的公差与配合标注
-讲解装配图上配合尺寸的标注方法和要求。
-通过实例分析装配图上公差与配合标注的含义及装配关系。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演示公差带的形成、形位公差的标注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案例分析法
通过实际的零件图和装配图案例,分析公差与配合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一些公差与配合的应用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机械零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如发动机的活塞与气缸、轴与轴承等,提问学生这些配合对机械产品的性能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差与配合。
(二)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
1.尺寸与尺寸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