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管护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确保[项目名称]在交付使用后能够持续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益,特制定本后期管护制度,规范后期管护工作流程,明确管护责任与要求,保障项目资产的长期安全与良好状态。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具体管护范围,如某园区、某建筑物、某设施设备等]的后期管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维护、设备运行管理、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安全保卫等方面。
3.基本原则
-预防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定期巡检、维护保养等措施,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问题,避免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专业性原则:依据项目特点和专业要求,配备专业的管护人员和技术力量,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管护工作。
-责任明确原则: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后期管护工作中的职责,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
-成本效益原则:在保证管护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管护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管护职责分工
1.管护部门
设立专门的后期管护部门[具体部门名称],全面负责后期管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其主要职责包括:
-制定和完善后期管护制度、标准和流程,并监督执行。
-编制年度管护计划和预算,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组织开展日常巡检、定期维护、应急抢修等工作,确保项目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负责管护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管理,建立健全人员档案。
-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及时处理管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投诉。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后期管护工作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2.专业技术人员
-根据项目的专业需求,配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如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园艺师、保洁员等。
-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各自领域的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维修等技术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作业,确保工作质量。
-对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技术难题,提出技术改造和优化建议。
3.使用部门
-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区域内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配合管护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对本部门使用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管护部门,并协助解决。
-教育本部门员工爱护公共设施设备,遵守管护规定,不随意损坏或改变设施设备的用途。
三、管护计划与预算
1.年度管护计划
-管护部门应于每年年底前编制下一年度的管护计划,明确管护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安排。
-年度管护计划应涵盖基础设施维护、设备运行管理、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安全保卫等各个方面,确保项目全面得到管护。
-根据项目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使用年限、维修记录等因素,合理确定维护保养项目和周期,优先保障关键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年度管护计划编制完成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后,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2.管护预算
-管护部门根据年度管护计划,编制相应的管护预算,明确各项管护工作所需的费用支出。
-管护预算应包括人员费用、材料费用、设备维修费用、水电费、绿化养护费用、安全保卫费用等各项开支,确保预算全面、准确。
-在编制管护预算时,应充分考虑物价变动、技术更新等因素,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不可预见的费用支出。
-管护预算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纳入单位年度财务预算,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和执行。严格控制预算执行情况,确保经费使用合理、合规、有效。
四、基础设施维护
1.建筑物维护
-定期对建筑物的结构、屋面、外墙、门窗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裂缝、渗漏、脱落等问题。
-对建筑物的内外墙面进行清洁和粉刷,保持墙面整洁美观,延长使用寿命。
-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楼梯、电梯、走廊、通道等公共区域,确保通行安全、顺畅,设施完好无损。
-按照规定对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等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保证其安全可靠。
2.道路与场地维护
-定期巡查道路和场地,及时修复路面破损、坑洼、裂缝等问题,确保道路平整、畅通。
-对道路和场地的排水系统进行清理和疏通,防止积水影响使用。
-维护道路和场地的照明设施,确保夜间照明正常,保障人员和车辆通行安全。
-做好道路和场地的绿化修剪、除草、浇水等工作,保持环境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