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评审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合同管理,规范合同评审流程,有效防范合同风险,确保合同的签订、履行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类合同的评审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销售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合同、服务合同等。
(三)原则
1.合法性原则:合同内容及签订程序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2.风险防范原则:评审过程中充分识别、评估合同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3.权责明确原则:明确各部门在合同评审中的职责,确保评审工作有序进行。
4.效益原则:在保证合同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
二、合同评审职责分工
(一)业务部门
1.负责合同的起草、发起评审,并对合同的商务条款、技术条款、交易背景等负责。
2.对合同相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并提供相关资料。
3.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
(二)法务部门
1.审查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对合同条款提出法律意见。
2.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从法律角度保障公司利益。
3.协助处理合同纠纷,提供法律支持。
(三)财务部门
1.对合同的财务条款进行审核,评估合同的财务风险。
2.负责审核合同的付款方式、结算周期、发票开具等条款是否符合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3.提供与合同相关的财务数据及分析。
(四)其他相关部门
根据合同的性质和业务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参与合同评审,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例如,技术部门对涉及技术内容的合同进行技术可行性评估;质量部门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合同进行质量条款审核等。
(五)评审小组
对于重大、复杂或涉及多个部门的合同,成立合同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业务部门负责人、法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小组负责对合同进行全面评审,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意见,形成评审结论。
三、合同评审流程
(一)合同起草
1.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起草合同文本。合同文本应内容完整、条款清晰、表述准确,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双方的基本信息、标的、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
2.在合同起草过程中,业务部门应充分考虑公司利益和风险防范要求,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公平合理。
(二)合同初审
1.业务部门完成合同起草后,首先进行内部初审。初审内容包括合同条款是否符合业务需求、文字表述是否准确清晰、格式是否规范等。
2.业务部门负责人对初审情况进行审核,并签署初审意见。初审通过后,业务部门将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提交给法务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
(三)法务审查
1.法务部门收到业务部门提交的合同文本后,对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合同主体是否适格、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合同条款是否存在法律风险等。
2.法务部门根据审查情况出具法律意见,对于存在法律风险的条款,提出修改建议或风险防范措施。
3.法务部门审查通过后,将合同文本及法律意见返还给业务部门。
(四)财务审核
1.业务部门收到法务部门返还的合同文本后,提交给财务部门进行财务审核。财务部门审核的重点包括合同的财务条款是否符合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付款方式和结算周期是否合理、合同的财务风险是否可控等。
2.财务部门根据审核情况出具财务意见,对于存在财务风险或不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的条款,提出修改建议。
3.财务部门审核通过后,将合同文本及财务意见返还给业务部门。
(五)其他部门评审
1.根据合同的性质和业务需要,业务部门将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提交给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其他相关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审,并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
2.其他相关部门评审通过后,将评审意见反馈给业务部门。
(六)合同会签
1.业务部门汇总各部门的评审意见,对合同文本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后的合同文本再次提交给各部门进行会签确认。
2.各部门应认真审核会签的合同文本,如无异议,则签署会签意见。如有异议,应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再签署会签意见。
(七)评审结论形成
1.业务部门收集齐各部门的会签意见后,整理形成合同评审报告。评审报告应包括合同基本情况、评审过程、各部门评审意见及结论等内容。
2.根据评审报告,明确合同是否可以签订。对于可以签订的合同,注明签订的条件和注意事项;对于存在重大问题或风险的合同,提出进一步处理意见,如暂停签订、重新谈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