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探测器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确保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正常运行,准确检测可燃气体浓度,及时发现潜在的火灾和爆炸隐患,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使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场所和设备。
三、职责分工
1.安全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和修订可燃气体探测器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监督检查各部门对可燃气体探测器的使用、维护保养情况。
-协调解决可燃气体探测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日常使用和管理。
-配合维护保养人员进行探测器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
-发现探测器异常时,及时报告安全管理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3.维护保养人员
-负责制定可燃气体探测器的维护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探测器进行定期巡检、维护、维修和校准等工作。
-记录维护保养情况,建立维护保养档案。
四、可燃气体探测器的选型与安装
1.选型原则
-根据使用场所的可燃气体种类、浓度范围、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型号和规格的可燃气体探测器。
-所选探测器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安装要求
-探测器应安装在可燃气体容易泄漏和积聚的场所,如气体管道接口处、阀门附近、泵体周围等。
-安装位置应避免安装在高温、潮湿、强磁场、强腐蚀性气体等环境中,距离释放源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探测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或晃动,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距地面0.3-2m。
-探测器的安装应便于维护和检修,周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
-探测器的信号传输线应采用屏蔽电缆,布线应整齐、美观,避免与动力电缆等干扰源平行敷设。
五、可燃气体探测器的使用
1.开机与预热
-接通探测器电源,观察探测器指示灯是否正常亮起,显示是否正常。
-探测器开机后应进行预热,预热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一般为30分钟至2小时不等。
2.检测与报警
-探测器正常工作时,实时检测周围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当前浓度值。
-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报警阈值时,探测器应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将报警信号传输至相关控制系统。
-报警信号应清晰、响亮,便于现场人员及时察觉。
3.记录与报告
-使用部门应安排专人负责记录探测器的检测数据和报警情况,记录内容应包括检测时间、浓度值、报警时间等。
-如发生报警,使用部门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停止相关作业、疏散人员等,并及时报告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人员对报警原因进行调查和处理。
4.注意事项
-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拆卸、更改探测器的部件和参数。
-严禁在探测器附近使用明火或进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作业。
-定期清理探测器表面的灰尘和杂物,保持探测器的清洁。
六、可燃气体探测器的维护保养
1.日常巡检
-维护保养人员应每天对探测器进行巡检,检查探测器的外观是否完好,指示灯是否正常,显示屏显示是否准确。
-检查探测器的安装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移位等情况。
-检查探测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现象。
2.定期维护
-每月对探测器进行一次定期维护,包括清洁探测器表面、检查内部线路连接是否牢固、检测探测器的零点和量程等。
-每季度对探测器进行一次全面维护,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检查探测器的传感器性能、校准探测器的报警阈值等。
3.校准与调试
-每年至少对探测器进行一次校准,使用标准气体对探测器进行校准,确保探测器的检测精度符合要求。
-在探测器更换传感器、维修或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校准和调试。
-校准和调试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校准记录应妥善保存。
4.故障维修
-当探测器出现故障时,维护保养人员应及时进行维修。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维修质量。
-维修完成后,应对探测器进行测试,确认故障已排除,探测器恢复正常工作。
-对于无法修复的探测器,应及时更换新的探测器,并做好记录。
5.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