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污水处理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医院污水处理管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防止医院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产生污水的部门和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后勤部门、附属设施等。
3.基本原则
医院污水处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
二、管理职责
1.医院污水处理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以医院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污水处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决策医院污水处理工作,协调解决污水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职能部门职责
-总务科
-负责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制定污水处理设施维护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污水处理药剂、设备配件等物资的采购和管理。
-组织污水处理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感染管理科
-负责对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消毒达标。
-指导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感染防控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参与医院污水处理突发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环保科
-负责与当地环保部门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和地方有关污水处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要求。
-对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协助处理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投诉和纠纷。
-财务科
-负责保障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所需的资金。
-对污水处理费用进行核算和管理,确保费用合理使用。
3.污水处理操作人员职责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按时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巡查,记录运行参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
-按照规定投放消毒药剂,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定期清理污水处理设施内的杂物和污泥,保持设施清洁。
-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职业暴露。
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
1.设施建设
-医院应根据污水排放规模、水质特点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应采用先进、可靠的处理工艺,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施工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并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
2.设施运行管理
-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运行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
-配备专业的污水处理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维护保养内容包括设备检修、管道疏通、药剂添加、水质监测等。
-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记录,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运行记录至少保存[X]年。
3.设施监测与评估
-环保科应定期对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监测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物(SS)、氨氮、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数等。监测频率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
-每年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对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工艺的合理性、处理效果的达标情况、设施运行的稳定性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污水处理措施。
四、污水处理流程与工艺
1.预处理
-医院污水首先进入格栅井,通过格栅拦截污水中的较大悬浮物和漂浮物,防止其进入后续处理设施,影响设施正常运行。
-格栅拦截的杂物应定期清理,清理出的杂物应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经过格栅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是调节污水的水量和水质,使后续处理设施能够稳定运行。调节池内设有搅拌装置,确保污水均匀混合。
2.生物处理
-调节池内的污水通过提升泵提升至生物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工艺。
-在活性污泥法中,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生长繁殖。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需要定期排泥,以控制污泥龄,保证微生物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