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ocx
文件大小:39.91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3.93千字
文档摘要

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加油站的职业卫生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加油站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加油站内所有员工及可能受到职业病危害的相关人员。

3.基本原则

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权益。

二、职责分工

1.加油站站长职责

-全面负责加油站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职业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组织制定、修订和完善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定期组织职业卫生检查,及时消除职业卫生隐患。

-负责员工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组织协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确保员工按时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负责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报告职业卫生相关情况。

2.安全员职责

-协助站长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负责职业卫生日常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

-对加油站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组织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监督检查。

-参与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工作,向员工传授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3.加油员、收银员等岗位员工职责

-遵守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积极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掌握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发现职业卫生问题及时报告,配合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三、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定期对加油站的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包括汽油、柴油、苯等化学物质,以及噪声、粉尘等物理因素。

-根据识别结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的种类、程度、分布及防护措施的效果。

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配备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油气回收装置、防护用品等。

-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检修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防护效果。

3.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

-根据加油站的作业特点,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安全帽、防护手套、防毒面具等。

-组织员工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监督员工在作业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防护用品。

4.作业环境管理

-保持加油站作业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

-加强通风换气,确保作业场所空气流通,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员工长时间连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轮班制度,并保证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四、职业卫生培训教育

1.培训计划制定

-每年年初制定加油站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等。

-培训计划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变化以及加油站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2.培训内容

-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加油站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知识。

-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

-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救援知识。

3.培训方式

-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采用集中讲解、现场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鼓励员工自主学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员工了解职业卫生知识。

-参加外部培训,选派相关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培训,及时掌握最新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4.培训记录与考核

-对每次职业卫生培训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等。

-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员工个人绩效考核内容。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补考或再次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五、职业健康监护

1.健康监护计划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