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关于工装折旧制度.docx
文件大小:39.43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3.2千字
文档摘要

关于工装折旧制度

?一、引言

工装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资产,对于保障生产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合理的工装折旧制度不仅能够准确反映工装资产的价值损耗,为企业成本核算提供依据,还能有助于企业进行资产管理和决策。本制度旨在明确工装折旧的相关规定,确保企业工装折旧核算的规范、准确与合理。

二、工装的定义与分类

(一)工装定义

工装即工艺装备,是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

(二)工装分类

1.按用途分类

-切削加工工装:如刀具、磨具等,用于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装配工装:如夹具、模具等,用于将零部件组装成完整的产品。

-检验工装:如量具、检具等,用于对产品或零部件的尺寸、形状、性能等进行检测。

2.按使用部门分类

-生产部门工装:直接用于生产车间的工装,如机床夹具、工位器具等。

-质量部门工装:质量检验环节使用的工装,如量具、检具等。

-研发部门工装:研发过程中使用的工装,如模具、实验夹具等。

三、工装折旧的基本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工装折旧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即在工装资产投入使用的当期开始计提折旧,而不论款项是否支付。

(二)配比原则

工装折旧费用应与工装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的收入相配比,计入相应的成本或费用科目,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三)一致性原则

工装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并阐述变更的原因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四)谨慎性原则

充分估计工装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合理计提折旧,确保资产账面价值不高估,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

四、工装折旧范围

(一)应计提折旧的工装

企业购置的、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工装,均应计提折旧。包括新购置的工装以及经过改良、延长使用寿命的工装。

(二)不计提折旧的工装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工装。

2.单独计价入账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土地。

3.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工装,其账面价值应转入在建工程,不计提折旧。待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照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五、工装折旧方法

(一)年限平均法

1.定义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工装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工装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

年折旧额=(工装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工装原值×100%

一般情况下,预计净残值率根据工装的性质和实际情况确定,通常在3%-5%之间。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期磨损程度较为均衡、使用情况相对稳定的工装。

(二)工作量法

1.定义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工装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工装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工装月折旧额=该项工装当月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预计总工作量根据工装的技术性能和预计使用情况确定,可以是工作小时、加工零件数量等。

3.适用范围

适用于使用强度不均衡、各期工作量差异较大的工装,如大型机床等。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1.定义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工装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工装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工装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在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技术更新较快、前期使用效率较高的工装。

(四)年数总和法

1.定义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工装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工装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2.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工装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3.适用范围

适用于使用初期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