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采购流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规范公司采购流程,加强采购管理,确保采购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保证所采购物资和服务符合公司需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物资和服务的采购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设备、办公用品、劳务外包等。
3.基本原则
-按需采购原则: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采购,避免盲目采购和浪费。
-质量优先原则:确保所采购物资和服务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公司要求,优先选择优质供应商。
-价格合理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采购策略和谈判,争取最优的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公平公正原则:采购过程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维护公司利益,杜绝不正当交易。
二、采购流程
1.采购申请
-需求部门填写采购申请表: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详细填写采购申请表,注明采购物资或服务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需求时间、用途等信息,并由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提交采购申请:采购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提交至采购部门。紧急采购申请应提前与采购部门沟通,说明紧急原因。
2.采购审批
-采购部门初审:采购部门收到采购申请后,对申请内容进行初步审核,包括物资或服务的需求合理性、规格型号的准确性、采购预算的合规性等。如发现问题,及时与需求部门沟通并要求补充或修正。
-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对采购申请进行财务审核,重点审查采购预算是否在部门预算范围内,以及采购资金的支付方式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领导审批:根据公司审批权限,采购申请依次提交至相关领导审批。审批通过后,采购申请进入采购执行阶段;审批不通过的,采购部门应及时反馈给需求部门,并说明原因。
3.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供应商筛选:采购部门根据采购物资或服务的类别和特点,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供应商信息,建立供应商名录。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评估其资质、信誉、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价格水平、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供应商调查与评估:对于重点采购项目或新合作的供应商,采购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供应商的生产经营状况、质量管理体系、环保措施、财务状况等。根据评估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分为合格供应商、优质供应商和淘汰供应商。
-供应商准入与退出:经评估合格的供应商,采购部门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或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对于不符合公司要求或出现严重问题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及时将其列入淘汰供应商名单,停止与其合作,并向公司内部相关部门通报。
-供应商绩效评价:采购部门定期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交货期、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供应商奖惩、合作延续或终止的重要依据。
4.采购执行
-采购订单下达:采购部门根据审批通过的采购申请,向选定的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应明确物资或服务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交货期、交货地点、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详细条款,并要求供应商签字确认。
-采购合同签订:对于金额较大、采购周期较长或重要的采购项目,采购部门在下达采购订单后,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采购跟踪与协调:采购部门负责对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及时掌握供应商的生产进度、发货情况等信息。如发现问题或可能影响交货期的情况,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协调,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确保物资或服务按时、按质、按量供应。
-到货验收:物资到货前,采购部门应通知需求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物资到货后,由质量检验部门按照相关标准和合同要求进行质量检验,需求部门负责对物资的数量、规格型号、外观等进行核对验收。验收合格的物资办理入库手续;验收不合格的物资,采购部门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处理,如退货、换货、补货等。
5.采购付款
-发票审核:采购部门收到供应商开具的发票后,对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审核,确保发票内容与采购合同和采购订单一致。审核无误后,将发票连同采购申请单、采购订单、验收报告等相关凭证一并提交至财务部门。
-付款申请:财务部门根据审核通过的发票及相关凭证,按照公司财务制度和采购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和时间,填写付款申请单,提交至相关领导审批。
-款项支付:领导审批通过后,财务部门办理款项支付手续,将采购款项支付给供应商。在付款过程中,严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