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校园嘉年华——《参考活动1唱响团歌》说课稿2023—2024学年苏少版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唱响团歌》旨在通过学习团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历史和宗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歌曲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结合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音乐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感知与创意表达、实践创新与综合运用为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学习团歌,学生能够理解团歌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将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激发艺术创造力;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将学会实践创新,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正确演唱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细节说明: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例如,通过示范演唱和分组练习,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理解团歌的内涵,感受歌曲所表达的青年精神。
-细节说明: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团歌的历史背景和歌词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通过讲解团歌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寓意,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传达的青年责任和使命。此外,难点还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团歌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多样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包含本节课的《唱响团歌》活动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团歌相关的图片、历史资料视频,以及团歌不同演唱版本的音乐文件。
3.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团歌音频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共青团历史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共青团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对团歌的认识,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团歌的背景和意义。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词、旋律和创作背景,讲解歌曲所蕴含的青年精神。
-举例说明:通过播放不同年龄层人士演唱团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年龄段对团歌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共青团故事,以及团歌在他们心中的意义。
3.教学活动(约30分钟)
-歌曲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跟随伴奏演唱团歌,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演唱技巧,提高演唱水平。
-课堂展示: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团歌歌词的记忆和背诵,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歌的意义和演唱技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共青团的发展,积极参与团组织活动。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共同演唱团歌。
-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共青团”的短文,表达对共青团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成长。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团歌历史资料:收集共青团成立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团歌的演变过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资料包。
-共青团组织介绍:提供共青团的组织结构、职能和活动内容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共青团的运作机制。
-音乐鉴赏资料:收集不同版本的团歌演唱视频,包括不同艺术家和不同场合的演唱,让学生对比分析。
-爱国主义教育案例:选取一些与共青团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案例,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科技创新竞赛等,展示共青团员的担当和贡献。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关于团歌的班会,邀请同学分享自己对团歌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共青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歌曲,对比分析其特点和时代背景。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主题演讲等,亲身体验共青团的精神风貌。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团歌歌词或旋律,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对共青团的热爱和敬意。
-组织学生参观共青团的历史展览或纪念馆,实地感受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