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问题研究: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说课稿)高二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第一章问题研究: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说课稿)高二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本章节以“人造月亮”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开发。内容涉及地球的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以及人造月亮的可行性分析。与课本相关章节紧密相连,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兴趣。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人造月亮的原理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造月亮的技术可行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
-探讨人造月亮与地球自然资源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教学难点
-理解人造月亮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气候和地质结构。
-评估人造月亮的技术挑战,如能源需求、轨道稳定性和太空碎片问题。
-分析人造月亮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包括建设、维护和潜在的风险。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人造月亮的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天文望远镜、投影仪、白板或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地理教学平台、在线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人造月亮相关的科普视频、学术论文、新闻报道。
-教学手段: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模拟。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关于夜晚星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夜晚景象。
2.提出问题:如果地球没有月亮,我们的夜晚生活会怎样?引发学生对人造月亮的兴趣。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地球夜晚景象的看法,并初步思考人造月亮的必要性。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人造月亮的原理:解释人造月亮是如何模拟月亮的光照,以及其工作原理。
2.分析人造月亮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讨论人造月亮对地球生态系统、气候和地质结构的影响。
3.探讨人造月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人造月亮的技术挑战,如能源需求、轨道稳定性和太空碎片问题。
4.分析人造月亮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讨论人造月亮的建设、维护和潜在风险。
5.学生提问与解答: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理解。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造月亮的利弊,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
2.案例分析:分析人造月亮的案例,如已有的太空探索项目,让学生从中学习经验。
3.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针对重点知识提问:询问学生对人造月亮原理、影响和可行性的理解。
2.针对难点知识提问:询问学生对技术挑战和成本问题的看法。
3.学生互问互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促进知识交流。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科学家、环保人士、政府官员等,讨论人造月亮的利弊。
2.情景模拟:模拟人造月亮的申请和审批过程,让学生体验实际决策过程。
3.学生展示:分组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回顾人造月亮的原理、影响、可行性和成本。
2.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人造月亮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3.布置作业:布置课后阅读、思考和研究任务,如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等。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地球与月球的关系:提供关于月球对地球潮汐、气候、生态影响的相关资料,包括月球的起源、轨道特性等。
-人造卫星技术:介绍人造卫星的发展历程、种类和应用领域,如通信、气象、导航等。
-太空探索历史:回顾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事件和成就,包括航天器发射、宇航员太空行走等。
-可再生能源技术:探讨与人造月亮相关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在太空探索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案例研究,探讨人造月亮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月球和地球关系的科普书籍,深入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天文馆,通过实地观察和互动体验加深对太空探索的理解。
-建议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科学讲座,听取专家对太空探索和环境保护的见解。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如太空探索设计竞赛、环保创意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