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思维导图高效语文课堂建构的支点.docx
文件大小:21.39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5.49千字
文档摘要

思维导图:高效语文课堂建构的支点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重的实用性思维工具。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契合于“双减”政策和新课程理念,也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学习地图”。然而,思维导图只是辅助思考、提高效率的工具,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充分利用,但不要被束缚;要利用它连接起一个个思维系统,而不能将其视为一种孤立的思维方式;不能期望立竿见影,要有持续学习的心态。基于这一认知,要实现思维导图应用价值最大化,需要围绕“应用思维导图增强语文教学功能”这一主线探索实践建构策略,使之成为高效语文课堂建构的坚固支点和有力杠杆。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其实,高效语文课堂建构也需要这样的支点。高效语文课堂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高效完成语文教学任务、高效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课堂。高效语文课堂需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强化“课堂为本、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会学、想学、爱学”,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思维导图有着让知识场景、知识关系、学习过程可视化的鲜明特征和显著特点,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好工具、好方法、好帮手,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助推器”。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复杂的概念、信息和逻辑思维问题以可视化、简单化、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厘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价值体现: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

思维导图又称思维图、概念图或心智图,是以一种结构化思考、图标化揭示呈现思维过程的有效思维图形工具。它将主题或概念放在中心,通过分支和节点展示与之相关的子主题或相关信息,使思维变得具体、形象、可见,易被大脑接受和存储记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应学习的语文知识、能力、素养做出明确的规划、要求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尤其应注重夯实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课程内容整合,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等,而这些要求与思维导图的功能指向高度契合。

(一)促进知识关联对接,搭建整体架构

语文学科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量极大,体系非常庞杂的学科。小学生受限于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在学习中往往难以把握知识间存在的紧密的逻辑关联,难以对其进行准确链接,使之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而思维导图聚焦于学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以及通过学习发掘大脑思维能力,增强对研究问题的规划能力与思考力、分析力,并以其形象化、多维化、具象化的表现方式[2],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联系,并将不同的知识点或教学中各个零碎的知识点建立关联,使知识与知识之间不再被生硬切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轻松、更高效地复习旧知、接受新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可见,利用思维导图打造的知识体系更缜密、更具支撑力。

(二)呈现知识再现过程,提升整合质量

思维导图是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呈现思维过程的一种思维训练工具。其表现方法是将思维的过程以表示顺序的符号来表达,众多的符号连接在一起,构成类似树状结构,从而使得放射性思维过程能够清晰化、具体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感受和领悟,对所学知识、观点或信息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归纳,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并以图形化、流程化方式将其呈现出来。让学生养成这一良好习惯,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活跃度,激发他们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形成和发展创新性思维品质和高阶思维能力[3]。可见,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工具,更是一种思维训练方式。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语文知识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也是语文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三)凸显信息表征逻辑,缩减教学时间

通常情况下,教师组织新课教学都要经过备课、讲课、听课、说课、评课等几大环节。其中,备课除了做课件、还要写教案、找素材、找测试题等,因而花费时间最多。然而,高效课堂追求的是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以关键词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可以将教案和思维导图融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教师高度重视表征信息时的逻辑[4],从而更加清晰、详尽地表达教学内容的重点,还可以大大缩减教师备课的时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进行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自觉参与探究的热情。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又可以精简教学内容。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并利用查缺补漏的方式提升、完善思维导图,从而构建出契合学生认知的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