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本是源自生活
因此,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户学知识解答
例1、水果解酒之谜
饮酒过量常为醉酒,也称为酒精中毒。醉酒多有先兆,语言渐多,舌头不灵,面颊发热发麻,头晕站立不稳……都是醉酒的先兆,这时需要解酒。?不少人知道,吃一些带酸味的水果或饮服1--2两干净的食醋可以解酒。什么道理呢?
答案:
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
同样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尽管带酸味的水果和食醋都能使过量乙醇的麻醉作用得以缓解,但由于上述酯化反应杂体内进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防醉酒的最佳方法是不贪杯。
例2、难扑灭的火焰
某工厂仓库中堆放的镁粉正在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隔壁就是化学药品仓库,如果不及时扑灭,势必要发生更大的火灾事故。保管员小张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去灭火,不但没有把火扑灭,反而着得更旺。后来用水浇,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有经验的消防队员用很普通的方法就把火扑灭了,避免了一场重大的火灾发生。请读者们想一想,消防队员是用什么方法把火扑灭的?
答案:
有经验的消防队员用大量的黄沙去灭火,使燃烧的镁粉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为什么只能用黄沙呢?因为二氧化碳会和镁反应。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在高温下镁也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镁和氢气
例3、“笑气”
每个人的生活中充满着笑,这种笑是受感情支配的。可有这样一种气体,只要你一闻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你相信吗?
答案:
在一次化学晚会上,表演者小张走向台前,对观众说:“我今天能使在坐的来宾大笑。”随后便做了几个滑稽动作,引起了观众的一阵笑声。
他接着问:”大家都笑了吗?有谁没有笑?”
台下有一位观众举起了手说他没有笑,小张把那位观众请到台上,问他:”你一定不笑?”
那位观众很自信地点了点头。于是小张便使出嘴皮功犬,说了许多俏皮话,那观众仍旧无动于衷,小张似乎没有办法了,摇了摇头。
稍顷,他从口袋中拿出一个玻璃瓶,对那位观众说:“你闻一闻这瓶里是什么气味。”
那观众看到瓶里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便大胆地打开瓶塞,将瓶口对着鼻子吸了几下。嗬!奇迹出现了,那位观众开始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从而引得台下的观众也好奇地跟着他笑了起宋。等大家笑毕以后,小张才向大家透露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小张事先在瓶里收集了一种无色的气体,学名叫一氧化二氮,因为这种气体能使人发笑,因而人们常称它为“笑气”。那位观众不知有诈,吸了笑气,当然非笑不可了。那么这种笑气是谁最早发现的呢?
1800年的一天,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实验室中制得了一种气体,为了弄清楚这种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他凑近瓶口闻了闻,突然大笑起来,使得在场的另一位同事觉得莫名其妙。这时戴维也让他的同事闻一下,那人也大笑起来,于是,戴维便发现了”笑气”。
1844年某一天,有一位自称“化学魔木师”的人别出心裁地利用笑气做了一个广告:“明日上午九时在市政府大厅进行一场吸入笑气的公开表演,本人为公众准备了一些笑气,可以供20名志愿者使用,同时派8名大汉维持秩序,以防发生意外,望公众踊跃观看,在笑声中获得新奇感和得到精神上满足。”
这幅别致的广告张贴后,果然迎合了无数猎奇者的心理,人们争先恐后买票来看这场令人捧腹大笑的表演,当场就有20名志愿者上台。当他们吸人了笑气后,个个都哈哈大笑,有的还放声歌唱、手舞足蹈,做出各种希奇古怪的动作,观众看了他们的样子,也个个笑得直不起腰来,大厅内一片混乱。当时有一名青年吸了笑气后,不仅大笑大叫,而且还身不由己地狂蹦乱跳,不顾8名大汉的阻挡,从高台上往下跳,结果大腿发生骨折,而那青年却毫无痛苦的感觉,仍然大笑不止。
这时会场上有一名年轻的牙科医生,看到这名伤员毫无痛苦的情景,立即想到这种笑气不但能使人发笑,肯定还有麻醉镇病的作用,不然这名青年腿骨折了怎么不感到疼痛呢?如果我用这种笑气来作为拔牙齿的麻醉剂,一定也能取得同样效果。后来,那位牙科医生在为牙病患音拔除龋齿时也用笑气进行麻醉,果然牙病患者也毫无疼痛感觉。不过,使用剂量要掌握适当,否则会使患者狂笑不止,难以进行手术。
从此以后,笑气的功能在麻醉学史的领域里又创造了新的发展境地。
例4、不用电的电灯泡
某中学的趣味化学表演大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其中一个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一根木杆上挂着一只200瓦左右的电灯泡,这个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来说,一般的电灯比起它来是望尘莫及的。然而这个电灯泡并没有任何电线引入,因为它是一个不用电的电灯泡。请你们想一想,这个不用电的电灯泡的秘密在那里?
答案:
原来,这个电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