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七年级体育第24课武术(3)组合动作说课稿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武术组合动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确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武术。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武术运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升学生动作协调性和身体灵活性。
3.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团队协作意识。
4.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精神。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展迅速,但协调性和灵活性相对较弱。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武术运动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系统训练。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动作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运动能力、观察力和模仿能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需要加强。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运动损伤的风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这些学情特点对武术组合动作的学习有一定影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分解法、游戏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武术组合动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武术视频,直观教学;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动作分解,提高学习效率。
3.互动环节: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增强合作意识。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武术组合动作,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如何保持动作的稳定性?”、“如何提高动作的连贯性?”等。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武术组合动作的基本要领。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武术组合动作,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武术表演视频,引出武术组合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武术组合动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呼吸配合、动作节奏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练习,让学生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武术组合动作的练习。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练习,体验武术组合动作的实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武术组合动作的技巧。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武术组合动作。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武术组合动作的技巧,掌握动作要领。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武术组合动作,布置练习作业,如模仿视频中的动作,记录练习心得。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武术相关的书籍、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武术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武术组合动作,提高技能水平。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武术文化》:介绍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武术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
《武术套路教程》:详细讲解各种武术套路的基本动作、技巧和演练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学习到更多的武术动作和套路,丰富自己的武术知识。
《武术养生》:介绍武术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包括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调节情绪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武术不仅仅是竞技项目,还可以作为一种养生方式。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