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9)必修二2.1信息系统及其组成说课稿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粤教版(2019)必修二2.1信息系统及其组成说课稿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粤教版(2019)必修二2.1信息系统及其组成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星期一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理解信息处理流程,增强对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后续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信息系统的概念理解: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信息系统的定义,包括其基本功能和组成。
2.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硬件、软件、数据等。
难点:
1.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与抽象性:信息系统涉及多个概念和复杂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
2.信息处理流程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将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与实际的信息处理流程联系起来。
解决办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制作信息系统的组成图示,用图解的方式展示信息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降低抽象性。
3.设计互动练习,让学生参与信息处理流程的模拟,通过实践加深对信息处理过程的理解。
4.采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粤教版(2019)必修二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材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信息系统及其组成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多媒体形式辅助学生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用于演示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组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白板和标记笔,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板书讲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PPT,要求学生阅读并总结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组成部分,设计问题如“什么是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由哪些要素构成?”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和问题,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PPT,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预习笔记,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在线平台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系统为例,如手机操作系统,引出信息系统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如硬件、软件、数据等。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信息系统的组成。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析并分享不同的信息系统案例。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详细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理解。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模型,并解释其组成要素。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书籍和网站,让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设计信息系统模型,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的资源,深入探究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拓展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信息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信息系统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不同类型信息系统的特点与应用
-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2.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
-硬件: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
-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等
-数据: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数据存储与处理
-人员:系统分析师、程序员、用户等
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