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外国语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2024学年
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中国的未来属于(),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
2.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
键时期。
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
史性地解决了()。
4.思想道德和()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
手段。
5.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人生态度和()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的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
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
A.社会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2.()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
万里长河之泉源。
A.社会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A.公民与国家
B.公民与社会
C.个人与社会
D.个人与集体
4.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A.社会理想
B.社会主义理想
C.共产主义理想
D.共同理想
5.()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A.中国精神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人民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2.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4.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
态,称为人生目的。()
5.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这是典型的个人主义。()
6.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动具有鲜明的导向和调节作用。()
7.人生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
8.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9.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尺。()
10.经济发展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2.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论述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2、谈谈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3、青年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