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光大投资时钟》系列第二十四篇:黄金的三次价值重估.docx
文件大小:152.29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27
总字数:约8.93千字
文档摘要

一、第一轮黄金价值重估(1930年代):大萧条触发金本位制解体

(一)1930年代大萧条期间,黄金价值重估化解各国债务危机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触发全球大萧条,这一时期,欧美各国为摆脱危机,纷纷退出金本位制,以实现货币扩张,最终以金价上涨、本币贬值为结果,结束了金本位制下的债务危机,黄金价值迎来重估。

1929年,由于投机泡沫和过度杠杆,美国股市崩盘,引发经济大萧条。股市崩盘导致居民财富缩水、消费信心下降、企业投资锐减、失业率飙升,形成资产负债表式衰退。同时,抵押品价值下降也进一步冲击银行业,并蔓延至欧洲,引发黄金储备外流。此外,由于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限制资本流动,进一步加剧全球大萧条。美国于1930年通过《斯穆特?霍利关

税法案》,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将应税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提高了约20%,引发各国对美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1929-1932年,美国对欧洲进出口下降约三分之二,同期全球贸易总量也下降了类似的水平。

各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被迫退出金本位制,以刺激国内经济。金本位制要求货币供应与黄金储备挂钩。面对黄金储备流失,为维持金本位制,英国等多个国家采取紧缩政策,减少货币供应,但这进一步加速经济衰退,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在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允许英镑贬值,以刺激经济。随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退出金本位制。1933年4月,美国宣布退出金本位制,此后黄

金价值迎来重估。

图2:1929-1932年大萧条期间,美国出口额降幅明显 图3:1930年代大萧条期间,英镑大幅贬值

美国商品出口总额(亿美元)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550

英镑兑美分汇率500

英镑兑美分汇率

450

400

350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census,;注:数据截至1937年 ,;注:数据截至1941年;单位:美分/英镑

1934年,美国通过《黄金储备法案》,取消了私人和机构持有的所有黄金和黄金证书的所有权,美联储的黄金储备由财政部接管。在此期间,黄金价格从金本位制规定的20.67美元/盎司调整为35美元/盎司,金价涨幅高达69%。通过提高黄金价格,财政部所持有的黄金的美元价值上升,美联储便可以增发更多货币以应对债务危机,同时不违反《联邦储备法案》中货币发行量不超过黄金储备价值40%的规定。直到1944年,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承诺以35美元/盎司的固定价格将各国央行持有的美元兑换为黄金,此后黄金价格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二)第一轮黄金价值重估源于英国霸权地位的消退

从直接原因看,1930年代的大萧条导致各国退出金本位制,推动黄金价值重估。

但从深层次而言,金本位制瓦解是大国权力转移的产物,其标志着国际秩序的主导者从英国转移至美国。

回溯历史,英国的霸权地位与金本位制的建立息息相关。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起国,19世纪的英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亟需稳定的货币体系以支撑国际贸易。1816年英国正式确立金本位制,允许英镑与黄金自由兑换,黄金成为衡量一国主权货币的价值标准。金本位制下,一国发行货币的数量取决于该国黄金储备的数量。凭借殖民地扩张、制造业出口带来的贸易顺差,英国积累了大量黄金储备,至19世纪中叶,英国的黄金储备占全球的40%以上,巩固了其世界金融霸主地位。同时,英国还通过资本输出向海外扩展,为全世界提供信贷,成为主要的债权国。

但在一战后,英国的霸权地位开始衰弱,难以支撑金本位制,美国逐步成长为全球霸主,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早期英国称霸源于其强大的工业实力,但由于错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经济总量上失去了全球主导地位,美国和德国的工业实力赶超英国,这种经济失衡在后续转化为政治、金融领域的失衡。

一方面,英德在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方面的严重失衡,成为触发一战的根本原因。1913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总量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