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门诊医患沟通工作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口腔科门诊医患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沟通原则
1.尊重原则: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隐私和自主权,以礼待人,使用文明、规范的语言进行沟通。
2.诚信原则:秉持诚实守信的态度,如实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诊断、治疗方案、预后等相关信息,不隐瞒、不夸大病情。
3.平等原则:医患双方在沟通中地位平等,医护人员应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意见和建议,给予患者充分表达的机会。
4.有效原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确保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理解相关信息,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及时、准确的解答。
三、沟通内容
1.病情沟通:在患者就诊时,详细询问病史、症状等信息,向患者解释病情的诊断依据、目前的状况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对于疑难病症或复杂病情,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情况,并告知进一步的检查、诊断措施。
2.治疗方案沟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治疗效果、风险、费用等情况,以便患者做出选择。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在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后,进一步向其说明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3.预后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的预后情况,包括康复时间、可能的并发症等,使患者对治疗结果有合理的预期。
四、沟通方式
1.门诊接诊沟通:医生在接诊患者时,应主动与患者打招呼,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仔细询问病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2.治疗前沟通:在实施治疗前,医生应再次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确认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3.治疗中沟通: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反馈治疗进展情况,如发现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应立即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说明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治疗后沟通:治疗结束后,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后续的注意事项,如饮食、口腔卫生、复诊时间等,并解答患者的疑问。
五、沟通记录
1.医护人员应在病历中详细记录与患者的沟通内容,包括沟通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沟通的具体内容、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态度等。
2.对于重要的沟通内容,如病情严重变化、重大治疗方案的调整、手术风险告知等,除在病历中记录外,还应要求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书面的知情同意书或谈话记录。
六、沟通培训与考核
1.定期组织口腔科医护人员进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水平。培训内容包括沟通的基本技巧、心理学知识、医学伦理学知识等。
2.将医患沟通纳入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沟通能力强、患者满意度高的医护人员给予奖励;对沟通能力不足、导致患者投诉或纠纷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
七、沟通监督与改进
1.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应定期对医护人员的医患沟通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等渠道,收集患者对医患沟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不断提高医患沟通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