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给药的安全使用;WHO:(2004);104亿瓶;药物的给药途径;静脉给药;静脉给药方式;不同方式静脉给药的药——时曲线
A:静脉快注B:稀释慢推C:恒速滴注;静脉给药的现状;静脉给药治疗的目的;静脉给药的优点;静脉给药的缺点;主要内容;WHO---“安全和适当使用注射的国家战略”
指导原则;WHO---国家注射行为关键指标;WHO门诊合理用药标准(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处方点评指标;主要内容;1、药物不良反应多、快、重;英国有研究发现,在静脉输液的配药和执行过程中,大约有一半案例都会“出错”,其中1%的错误是严重的,58%的错误则相对温和。?
澳大利亚2003年对639次静脉输液进行了687次观察,为时4周。结果显示,124次出错当中,18%是施药错误,79%是执行不当。
;静脉给药引起的医疗纠纷;2、注射相关问题;药液外漏局部组织损害;2006年8月30日,家属控告输葡萄糖酸钙药液导致不长头发,要求赔偿恢复头发再生功能所需医疗费20000元,残疾赔偿金29376元,精神抚慰金10000元,鉴定费5000元,共计64376元。
判决如下:张北县医院给付郝宇轩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鉴定费共计25208元。案件受理费430元。;引起皮肤损伤的药物;引起皮肤损伤的药物;输注药物外渗的机制;药物外漏处理—小范围外渗;药物外漏处理—大范围外渗;利多卡因封闭----炎症反应轻,且修复快;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药物外漏处理—化疗药物外渗?;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外漏处理—外渗引起局部水疱;2、注射相关问题;药物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给药途径:;2003年: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文献405篇
560例药物过敏,其中209例休克(37.3%),
;95-99年,69例抗生素药物过敏休克;致过敏性休克的药物种类;前11位的药物:;;致休克的抗生素分类;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有4组症状:;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预防;;配伍用药和溶媒:复方丹参和低分子右旋糖苷-过敏性休克死亡,中药必须单药应用,
注意溶媒:如鱼腥草-忌氯化钠
双黄连-忌5-10%葡萄糖
炎虎宁-上述药物均可
中药注射剂-忌林格氏液
注意个人和家族过敏病史
;2、注射相关问题;???源反应;;;热原反应的主要表现;热原的污染途径;热源反应的处理;热源反应与过敏反应;2、注射相关问题;静脉炎;①药物溶液PH值对静脉内膜的影响;一组实验室细胞培养的数据;动物实验;PH值—例举部分药物PH值;临床常用溶媒及pH;原因:对血管内膜的刺激
加重的因素包括:
血液稀释不充足
留置时间过长
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 ;预防;②药物溶液渗透压对血管的影响;③药物的刺激性与静脉血管炎;④药物的沉淀引起的静脉炎;⑤输注速度过快;⑥机械刺激;
⑦不溶性微粒的影响;2、注射相关问题;微粒;通过对“中药静脉注射剂66个批次”的研究发现:中药注射剂有29种微粒超标,47%不合格。
另做24种西药注射剂:有9种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7.5%。
;中国药典(05)对微粒的控制要求;;微粒的危害;;微粒的污染途径;各种衣料发尘量;人体皮屑的情况;洁净室人员动作与微粒发生率;②临床配置操作过程污染:;;③环境微粒污染:;④添加药物产生:;⑤药物放置过程和存储条件改变产生:;;;2、注射相关问题;全球滥用针剂致感染风险估计
(WHO1999);慢性感染造成的损失/年;主要内容;一、注射剂使用指导原则;中国“吊瓶林立”的成因;胡宇(澳大利亚华人);静脉给药-----“最后的治疗方式”;美国;二、静脉给药注意事项;静脉给药的“6”度;1、即配即用;2、胶体输液、氨基酸、脂肪乳除了说明书允许添加的药物外,一般不添加其他药物;3、强酸弱碱盐不与强碱弱酸盐、PH高不与PH低的药物混合使用;;4、说明书没有注明可以静脉注射的药品不得用于静脉注射;5、规范用药间隔;6、严格把握滴注速度;慢速:;;7、避光遮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