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型用工关系(平台经济)法律规制.pdf
文件大小:135.64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3-27
总字数:约3.13千字
文档摘要

平平台台经经济济下下新新型型用用工工关关系系的的法法律律规规制制研研究究

一一、、平平台台经经济济用用工工关关系系的的特特征征与与法法律律定定性性争争议议

平台经济的兴起催生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自由职业者等新型用工形态,其核心特征表现为劳动关系与商业合作的边界模

糊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数据,全球平台劳动者数量已超过2.35亿,中国平台从业人员规模达8400万。这种用工模式

呈现出三大法律特征:

1.去劳动关系化架构

平台企业通过协议将劳动者定义为合作方或独立承包商,规避《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强制性义务。

以某外卖平台为例,其与骑手签订的《服务协议》中明确规定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劳动关系。

2.算法控制与劳动从属性

尽管法律形式独立,但平台通过智能派单系统、用户评价机制、服务标准等算法工具实施实质控制。北京某法院2021年

判决显示,某平台对骑手实行接单强制、路线规划、超时扣款等管理措施,已构成事实上的劳动管理关系。

3.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不足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与灵活就业形态存在结构性错配。人社部调查表明,仅23%的平台从业者参与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

险覆盖率不足15%。2023年广州外卖骑手猝死案中,平台以非劳动关系为由拒付工伤赔偿引发社会争议。

二二、、法法律律规规制制的的主主要要困困境境与与制制度度冲冲突突

((一一))劳劳动动关关系系认认定定标标准准的的滞滞后后性性

传统劳动法采用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三要件标准,难以适应平台经济特征。德国联邦劳动法院2020年在

Foodora案中创造类雇员概念,将接受算法指令的骑手纳入劳动法保护范畴。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全有或全无的二元判断

困境,导致同类案件出现差异判决。

((二二))劳劳动动权权益益保保障障的的制制度度性性缺缺失失

1.工作时间规制失效

平台算法通过积分奖励时段补贴等机制诱导劳动者超时工作。某网约车平台数据显示,司机日均在线时长超过12小

时的比例达41%,远超《劳动法》规定的8小时标准。

2.集体协商机制缺位

现有工会体系难以覆盖分散的灵活就业群体。2022年英国最高法院在Uber案中确认平台司机享有集体谈判权,而我国

《工会法》尚未明确平台劳动者的结社权保障。

3.职业伤害保障空白

2021年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但实际

运行中,深圳试点地区显示,保障水平仅为工伤保险待遇的60%,理赔程序复杂。

((三三))算算法法权权力力的的法法律律监监管管真真空空

平台算法存在黑箱化运行风险,具体表现为:派单歧视:通过用户评分、接单率等数据对劳动者进行差别化派单报酬不透

明:动态定价机制导致计酬规则不可预期隐私侵犯:通过轨迹追踪、生物识别等收集劳动者行为数据

欧盟《数字服务法》(DSA)要求平台公开算法决策逻辑,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虽确立算法备案制

度,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

三三、、国国内内外外法法律律规规制制的的实实践践探探索索

((一一))中中国国规规制制路路径径的的演演进进

1.政策框架建设

2021年《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平台主体责任,要求建立劳动报

酬、休息休假、安全保护等制度。2023年《社会保险法》修订草案增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专章。

2.司法裁判创新

上海高院2022年发布典型案例,确立实际控制标准,将平台对劳动者的工作时段管理、服务标准控制等要素纳入劳动

关系认定考量。杭州互联网法院在算法歧视案中,判决平台修改派单算法并赔偿劳动者损失。

3.地方立法突破

江苏省2023年出台《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条例》,创设不完全劳动关系概念,允许劳动者在保留灵活性的同时享受

部分社会保障权益。

((二二))国国际际经经验验比比较较

1.欧盟的中间类别模式

《平台工人指令》草案规定,若平台具备以下特征即推定为雇主:设定服务价格要求穿戴统一标识限制工作拒绝权该

模式赋予劳动者可推翻的劳动关系推定权。

2.美国的分类规制实践

加利福尼亚州AB5法案采用ABC测试法,只有满足工作不受控制超出常规业务范围独立经营三要件方可认定为独

立承包商。但联邦层面仍存在立法分歧,得克萨斯州等26个州采取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