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探析.pdf
文件大小:289.47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3-27
总字数:约5.58千字
文档摘要

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探析

【摘要】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引起

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议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

界的难题。本文就商誉的性质、构成要素及其确认、摊销等问题进行

探讨。

【关键词】商誉;性质;构成要素;确认;摊销

商誉是企业的一种无形价值,通常指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

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

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

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

平,即具有超过正常投资报酬率的信誉和能力。

一、商誉的性质及构成要素

关于商誉的性质,学术界有许多论述,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

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的看法。他在其专著《会计理论》

中介绍了三种观点:

其一,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价值。商誉产生的原因通常认为是由

于有利的商业联系、良好的职工关系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对企业的

好感可能来自有利的地理位置、独占的特权以及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

等因素。

推荐精选

其二,商誉是企业超额利润的现值。商誉为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

超过正常报酬的超额利润。这里所说的“企业超额利润”应该是指在

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对这一观点的解

释是:人们之所以认为一个企业有商誉,是因为这个企业能够较为长

久地获得比其他同行业更高的利润,这种将于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

现值,即构成企业的商誉。

其三,商誉是一个总的计价账户。中南财经大学的阎德玉教授认

为:“‘总计价账户论’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只是

特殊的计价账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

过了它们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

上述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商誉,相互影响又各有利弊。对

企业好感的价值论,是从形成商誉的因素角度去解释,但这些因素本

身无法用货币计量,从而无法纳入会计核算。超额收益论与总计价账

户论实际上均是从商誉计量的角度来说明,前者提示了商誉作为一项

资产的基本特征,是一种经济资源,能给企业带来超额盈利,其缺陷

是计量存在主观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尚有很大的困难,而总计价账

户论可以说从间接计量角度阐明了商誉的性质,强调从具体的计算角

度入手,从定量角度去说明,但却失去了应有的理论定性价值。

多年来,会计学者和会计实务人员对商誉的构成要素作了各种研

究。有的学者将构成商誉的因素归纳为以下15项:(1)杰出的管理队

伍;(2)优秀的销售组织;(3)竞争对手管理上的弱点;(4)有效的

推荐精选

广告;(5)秘密的工艺技术或配方;(6)良好的劳资关系;(7)优秀

的资信级别;(8)领先的员工训练计划;(9)在社会中较高的地位;

(10)才能或资源的发现;(11)优惠的纳税条件;(12)有利的政府

政策;(13)与其他公司的良好协作关系;(14)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

(15)竞争对手的不利发展。

推荐精选

二、商誉的确认

商誉主要包括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两部分。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

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的自创商誉不应

确认为无形资产。在这一点上基本符合国际惯例。因为,第一,自创

商誉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很难确定哪些活

动引发商誉形成,这样就很难为其计价。第二,自创商誉能为企业创

造多少未来收益也很难确定。自创商誉价值的各组成部分很容易发生

变化。因此,自创商誉本身并不稳定,也无法确定其本身价值。考虑

到这一点,将自创商誉资本化显然不符合稳健原则,更可能造成信息

使用者的过分乐观。第三,确定商誉必须考虑商誉是否摊销和如何摊

销的问题,而在这方面又存在许多争议,从避免引起实务操作的混乱

出发,笔者认为不确认自创商誉显然更具有实际意义。第四,不确认

自创商誉并不会给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造成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

可根据企业的收益水平与同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相比较,来估算企业的

商誉。由于企业的商誉价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或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

而变动,所以,将自创商誉确认入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