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重复操作用循坏教学设计
课题重复操作用循坏单元第二单元学科信息科技年级五年级
本节课义务教育版五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七课《重复操作用循坏》。本课主要介绍
教材了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对路口红绿灯、热水壶等生活场景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循
分析环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学生将学习如何用流程图描述循环结构,以及了解交通
信号灯时长设置的作用和意义。
1.信息意识: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存在循环结构的场景。学会用流程图描
述循环结构。了解交通信号灯时长设置的作用和意义。
2.计算思维:分析和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绘制流
程图,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习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流程图描述循环结构,从而提高对数字化工具的运
目标
用技巧,进一步强化他们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与创作能力。
4.信息社会责任:
学生们应认识到用流程图描述循环结构的重要性,他们需要理解循坏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
运用,并关注在算法应用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与挑战。
重点认识算法的循环结构
难点用流程图描述循环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行人在红绿灯路口过马路的视频学生认真聆引发学生的兴
把你想到的重复操作说出来,分享给小组同学,一听、讨论。趣与思考。
起交流想法。
讲授新课一、行人过红绿灯路口的步骤学生认真聆听激发学生的学习
1.到达有红绿灯的路口。教师讲解,积兴趣,引导学生
2.观察路口的红绿灯,等待对面绿灯亮起。极参与讨论;关注寻找解决问
3.当绿灯亮起时,表示可以过马路了。题的途径与方
4.开始过马路,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警觉,法,以及解决问
注意过往车辆。小组讨论完成题并验证结果等
5.到达马路对面,顺利通过。学习活动阶段。
在算法描述中,用菱形框来表示判断条件,菱
形框两侧带箭头的线表示依据条件判断的结果,决
定程序的执行路径。
为了更直观地描述这些步骤,可以用流程图描
述。
通过互动讨论。
教师引导促进学生之间
学生思考: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小组加深对分支结构
讨论,分享并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