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实践研究.docx
文件大小:19.82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7
总字数:约5.52千字
文档摘要

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做好教学实施与评价。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对课程缺乏了解、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特色育人与课程分离等问题。基于此,以课程与教学论为例进行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实践研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课;课程与教学论;核心素养;云班课

0引言

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合格小学教师的摇篮。学生不仅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际教学的能力和素质,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课程教学,尤其是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效率低、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不匹配、课堂管理不善、学生参与度不高、创新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很多院校结合实际情况对理论课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本文以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为例,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其他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举措。

1课程基本情况

1.1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概况

课程与教学论是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属于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的基础课。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课学期为第三学期,学时为32个,学分为2分,学期课程安排16周,每周2个学时。课程内容涵盖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国际发展趋势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状况、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根据云南工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聚焦核心素养,融入小学最新课程方案理念,反映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评价等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解释小学课程与教学现象,掌握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树立反思与研究意识,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教学的五维目标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操作上的五维目标。除了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技能目标按照教学体系分为设计与实施、评价、研究三项。与三维目标相比,五维目标涵盖学生发展的多个方面,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教学和学习目标更清晰。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课程与教学知识、深厚教育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杰出教育人才,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持专业学习、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实行五维目标。素质目标(含思政目标):通过讲解、讨论、观摩在线思政视频和前沿热点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提升理论思维,增强对小学教师工作的认同,培养教育情怀;知识目标:通过讲解、讨论、提问、课后练习和阶段测试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技能目标(设计与实施):结合云班课资源、阅读教案、研读教材和撰写实践,让学生能根据小学生的发展和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目标(评价):通过讲解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相关概念、校本评价知识,讨论和观摩,加强学生对教学评价的理解,能够对相关案例进行评价;技能目标(研究):通过讲解、研读论文、完成作业和测试等方式,强调教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教学研究意识,为其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在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课程教学中,实现五维目标通常需要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体系、教师培训和学生参与等方面下功夫,五维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的需求。

2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新课标承认知识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各学科着重培育的核心素养普遍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率,以各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基础[1]。在五维目标下,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的有效教学实践要通过设计和实施课程,培养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五个方面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中,白滨等[2]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六个维度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有效教学的理论模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满足几个方面的要求: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积极参与、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在对课程教学目标分类后,要对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进行

剖析。

2.1学生对课程缺乏了解

学生对课程缺乏了解由多种因素造成。课程内容本身体系庞大,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