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前置性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原创,获2009年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刘燕
一、研究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
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
以来,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运用
于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局面。然而,在一节节精彩的公
开研讨课背后,教师却面临着新课程带来的种种矛盾和困惑:1、时间资源的困
惑。课堂上前面探究的甘畅淋漓,后面却没有时间很好地归纳、小结和巩固,虽
说可以增加课时进行,但每个内容都遇到类似情况,教学必然无法按进度完成。
于是,为了保障后面的内容完成,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只得蜻蜓点水、匆匆收场,
这样一来,探究仅仅停留在表面,走过场,很难有实质性的效果。2、学生差异
的困惑。课堂上的探究交流活动,一部分学困生总是在当观众,开始他们是来不
及思考,别人的答案早已出来,到后来,这部分同学干脆懒于思考,或者在小组
中只承担那部分不用动脑筋的工作。课堂上探究的时间总是对一部分同学来说太
长,而对另一部分同学又显得太短。3、课堂生成的困惑。学生的自主探究总会
有教师预设之外的发现,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现场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在这些问题的困扰下,课堂似乎总停留
在表面的热闹上,失去实效,一线教师面临着教学实践的两难局面。于是近几年,
对有效教学的呼唤愈来愈高。纵观许多研究文章,往往将教学低效的原因归于教
师素质低或归于课堂设计失当,文章和课题虽然很多,但基本上没有正视新课程
实施所面临的真正矛盾,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试图从学生与教师,课前、课堂、课后几个环节整体考
虑,统一设计,探索出一种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从根本上解决新课程小学
数学教学实践所面临的困惑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已有的学习活动经验
基础之上,因此,每一个数学内容的课堂学习都不是零起点。课前,精心设计探
究性作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去探
究、体验和感悟,让教师在课前对学生探究生成的知识有所了解和准备。这样,
课堂上,教师就能有效地组织课堂交流和分享活动,帮助学生归纳梳理与总结,
及时巩固练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是:
(一)课前学习,探究先行。
1、教师:简约设计探究性作业。
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教参,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根据核心内容,
精心设计课前的“探究性学习作业”。课前的“探究性学习作业”要遵循“简约”
和“渗透”的原则,“简约”即:去繁就简,保留课程的核心重点。“渗透”即,
让学生提前感知新知。围绕课程的核心重点,设计一组或若干组数学探究性学习
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整理为word格式
下面,结合一个案例进行具体说明。
案例1:“升和毫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通过钻研教材和教参,教师认识到,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对“升和毫升”
两个容量单位的认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提前感知“升和毫
升”,于是在课前教师设计了:到商场寻找使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商品,
并记录下它的容量,最后用一句话说说调查感想的探究性学习作业:
——
使用毫升作单位的商品:
商品名称商品容量
使用升作单位的商品:
商品名称商品容量
调查感
想:
。
这个前置性探究作业,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不要求学生提早知道“升”
和“毫升”的多少、进率等其它新知,目的仅仅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相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