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一个数除以小数——算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3.4一个数除以小数——算理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通过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在分数和小数中的意义,发展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除法运算解决,从而提高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包括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进行计算。
-能够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简化计算过程。
-应用小数除法的算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除法中除数是小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时的进位和借位处理。
-正确处理小数除法中的余数问题,避免错误理解。
-将小数除法的算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建立数学模型。
例如,在解决“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米,宽是0.3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问题时,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将小数除法应用于求面积的计算中。难点在于学生需要将除法运算与面积公式相结合,正确处理小数点位置和进位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和技巧。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使用PPT展示小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过程,直观形象。
2.教学软件辅助:利用数学软件进行小数除法的动态演示,加深理解。
3.实物教具:使用小数点标记的教具,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小数除法的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小数除以小数算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除法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数除法实例,如购物找零、测量长度等。
简短介绍小数除以小数算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小数除法的独特之处。
2.小数除以小数算理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算理、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小数除以小数的定义,强调除数和被除数都是小数。
详细介绍小数除以小数的组成部分,如小数点位置、位数等。
3.小数除以小数算理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数学问题,如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实际问题中的小数除法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体验小数除法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除法问题,并解决。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小数除以小数的问题。
小组内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小数除以小数算理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数除以小数算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小数除以小数的算理、计算步骤和案例分析。
强调小数除以小数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拓展(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
提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小数除以小数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知识点梳理
1.小数除以小数的概念
-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意义,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
-确认除数和被除数都是小数,明确小数点位置和位数。
2.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步骤
-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等,使其变为整数。
-按整数除法进行计算,注意保持小数点的位置。
-计算结果根据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的倍数,调整小数点位置。
3.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技巧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简化计算过程。
-通过调整小数点位置,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