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班级物品大回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9课《班级物品大回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
设计意图
本节课《班级物品大回收》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三年级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参与意识。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资源,学习回收利用,培养节约意识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班级物品大回收活动,学生将学会观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增强对资源的珍惜和节约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心,对实践活动有着较高的参与热情。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操作经验。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浪费资源的行为习惯,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引导和纠正。这些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以下影响:首先,课程设计需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最后,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物品回收的意义和流程。
2.设计“物品分类大比拼”游戏,通过互动体验,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3.引入“环保小卫士”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回收和再利用物品。
4.利用多媒体展示回收物品的再利用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环保意识。
5.结合实物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物品回收和分类实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如废纸、塑料瓶、玻璃瓶等,提问:“这些物品如果乱扔会带来哪些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乱扔废弃物品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
3.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班级物品回收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讲解班级物品回收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通过图片展示垃圾分类的标志,讲解不同类别物品的回收方法。
3.结合实例,分析班级物品回收的益处,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班级物品回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分发“班级物品回收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类练习。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废弃物品,进行回收分类实践。
3.各组展示回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在回收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哪些事项?”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
3.教师提问:“班级物品回收有哪些具体方法?”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组织“环保小卫士”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回收员、分类员等角色。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观察并指导。
3.教师提问:“在活动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4.学生分享经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创新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班级物品回收创意作品,如利用废弃物品制作的手工艺品。
2.学生欣赏作品,教师讲解创意来源和制作方法。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创作。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班级物品回收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收集家中废弃物品,进行分类回收。
教学过程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班级物品回收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分类方法,了解不同类别物品的回收途径和重要性。
2.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通过角色扮演、分类练习等活动,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思维发展:学生在思考如何将班级物品回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环保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认识到乱扔废弃物品对环境的危害,并积极参与到班级物品回收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学会了如何正确分类和处理废弃物品,将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