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NUMPAGES
蔡元培语文素养观探析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曾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文化教育和科学领域的珍贵财富。但是,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中,人们还没有充分开掘他的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他的语文素养观。而渗透在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语文素养观,正是指导我国当前语文素质教育的科学理论,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蔡元培语文素养观的历史呼唤
历史呼唤着现实,现实回应着历史。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当人们着眼并投身新的改革浪潮时,不应当无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社会改革如是,教育改革亦然,语文教育改革更是如此。
在整个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领域,最重要的那么是树立语文素养观。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根底,也是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根底。〞[2]并且特别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语文教育的这种定位,是前人珍贵经验的启示,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表达。而在历史遗产和先进理念中,蔡元培更是独树一帜,做出了良多奉献。研究蔡元培的语文素养观,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于语文素质教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投入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众所周知,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开展史上,蔡元培主要有三大创举:首先,他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对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杰出奉献。他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3]。其次,他的独具特色的大学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大学教育指导思想的经典。其中包括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那么,兼重文理、注重开展学生个性等理念。再次,教育独立的思想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有这些,都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精华,也都是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的客观根底。蔡元培十分重视一个人的素养,在他的“五育并举〞主张和“文理兼修〞等大学教育思想中,语文素养观那么是重要的组成局部,这一观念渗透在他的许多论著中。
蔡元培“五育并举〞中的语文素养,主要指的是语文的素质和修养,包含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又包括语言素养、文学素养、文化素养、美育素养四个方面,具体那么综合表达为一个人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人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好奇心、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等,也都成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局部。而语文素养中蕴含的科学素养,那么主要指学生科学地理解语言的观念和知识,科学地把握语文活动的规律,具有理性的科学情感、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科学的潜能。
蔡元培的“文理兼修〞将他所倡导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早在“五四〞时期,蔡元培以及一大批仁人志士高擎“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把“人的解放〞鲜明地写在新文化运动和新教育的史册上,与此同时,又十分注重对每位学生心智开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力求在教育中实现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结合。他提倡的“文理兼修〞,更成为他主张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融为一体的明证,他说:“习文科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习理科者不可不兼习文科。〞[4]在课程设置上,他主张取消文理的界限,并于1917年提出了“文理两科之扩张〞等一系列方案,认为:“文、理两科,是农、工、医、药、法、商等应用科学的根底〞,而文科的根底,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国文。[5]
诚然,这些理念和要求,都可以在蔡元培语文素养观中找到答案。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正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历史呼唤。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育领域的先驱蔡元培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进入语文素养殿堂的大门。
蔡元培语文素养观的丰富内涵
且不说蔡元培本人的国文功底是多么坚实而深厚,光从他一系列的论述中就不难发现他对于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极端重视。他的语文素养观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妨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两方面进行剖析。
一、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养:国文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培养“健全人格〞
人文精神是蔡元培教育思想所表达的最根本的精神,他认为“教育与其守成法,勿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勿宁展个性〞[6]。他主张德智体美和谐开展、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思想,正是他所倡导的人文素养的核心。
蔡元培所关注的人文素养,具体地表现在语言素养、文学素养、文化素养和美育素养等方面。在这些素养中,语言素养起着根底性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素养的载体;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是语言素养日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