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项目一音乐从振动开始》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
学科音乐年级册别共1课时
册
教人教版授课类型新授课第1课时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学习项目一音乐从振动开始”这一内容,是整
个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篇章。它从音乐产生的根源——振动入手,引导学生
探索音乐的奥秘,为后续深入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教材通过生动形象
的文字描述、丰富多样的图片展示以及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
受振动与声音、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如
让学生通过敲击、吹奏、弹拨等方式,亲身体验不同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时,教材还引入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如
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概念,这些知识与振动现象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
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此外,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通
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振动所带来的美妙变化,激发学
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
欲望。在音乐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一些简单的音乐作品有了
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然而,对于音乐产生的原理——振动,他们可能还只是停留
在表面的认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探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
创造力,喜欢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展示自己的才能。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
对较短,需要教师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
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
差异,教师需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
学习中有所收获。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方面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
力。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源,了解不同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特
点。
2.学生能够识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基本要素,并理解它们与振动的关系。
3.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敲击、吹奏、弹拨等乐器演奏方法,体验通过振动发声的
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快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原因,掌握不同物体振动发声的特点。
2.认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基本要素,并能在音乐中准确识别。
3.学会简单的乐器演奏方法,体验通过振动发声的乐趣。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兴趣。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与振动的关系,并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
2.能够准确地控制乐器的振动,演奏出不同音高、时长和强弱的声音。
3.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4.帮助学生克服在音乐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建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1.乐器:鼓、锣、口琴、吉他、竖笛等。
2.实验器材:音叉、小锤、塑料瓶、橡皮筋、吸管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