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_参考活动2_研制便携式羽毛球辅助训练器》说课稿-2024-2025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八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2024-2025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参考活动2——研制便携式羽毛球辅助训练器》。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设计和实践,研制出一种便于携带的羽毛球辅助训练器。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羽毛球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2.分析便携式羽毛球辅助训练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3.设计并制作便携式羽毛球辅助训练器的模型;
4.对模型进行测试和改进,优化训练器的性能;
5.总结研制过程,分享成果和经验。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科学探究素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技术应用素养:提升学生运用技术知识设计并制作便携式羽毛球辅助训练器,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工程思维素养:引导学生理解工程设计的流程,学会综合考虑材料、结构、功能等因素进行优化设计。
4.信息处理素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以支持训练器的研发和改进。
5.团队协作素养: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分工合作的能力,共同完成训练器的研制任务。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基础的物理知识,如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等,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羽毛球辅助训练器的设计原理至关重要。此外,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经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羽毛球运动普遍有较高的兴趣,对于能够提升训练效率的辅助工具充满好奇。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善于动手实践,有的学生擅长理论分析,这为小组合作提供了互补的优势。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设计阶段:学生可能会在如何将训练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上遇到困难,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实际操作。
-制作阶段:学生可能会在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上遇到挑战,需要指导他们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的选材和结构优化。
-测试阶段:学生可能会在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上感到困惑,需要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测试体系和评估方法。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计算机、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手工工具、羽毛球、羽毛球拍
-软件资源:CAD设计软件、物理仿真软件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教学PPT、设计指导文档、在线学习资源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制作、实验测试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羽毛球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并提出问题:“在羽毛球训练中,运动员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研制便携式羽毛球辅助训练器”。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便携式羽毛球辅助训练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并展示几个现有的训练器样品。
-教师讲解设计便携式羽毛球辅助训练器的步骤,包括需求分析、设计草图、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
-教师通过互动提问,确保学生对每个设计步骤的理解。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小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设计要求,讨论并绘制一份训练器的设计草图。
-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草图,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教师提供反馈,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设计。
4.设计制作(10分钟)
-学生根据草图开始设计便携式羽毛球辅助训练器的模型。
-教师在教室内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设计制作中的问题。
-学生利用计算机和设计软件,绘制训练器的详细图纸。
5.课堂提问与讨论(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在设计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挑战,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6.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反思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学习体验,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强调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的讨论和设计,完成便携式羽毛球辅助训练器的制作计划书。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和反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设计便携式羽毛球辅助训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