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底形态和构造 2.1 海底形态说课稿 湘教版选修2.docx
文件大小:17.22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7
总字数:约3.7千字
文档摘要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底形态和构造2.1海底形态说课稿湘教版选修2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湘教版选修2第二章海底形态,包括海底地形的分类、海底地形的特征、海底地形的成因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与高中地理学科的地形地貌部分紧密相连,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和成因,为本节课的海底地形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通过观察和分析海底地形,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和空间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案例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育学生的地理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提升学生的地理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宝贵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海底地形的分类及其特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等不同类型的地形及其在海底分布的特点。

②海底地形的成因分析,如地壳运动、板块构造、沉积作用等自然力量如何塑造海底地形。

2.教学难点,

①海底地形的直观感知,由于海底地形无法直接观察,学生需要通过地图、模型等辅助工具来理解其空间分布和形态。

②海底地形与板块构造的关系,理解板块运动如何导致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变化,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理解地球内部构造的关键。

③海底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探讨海底地形对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航行、海底电缆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海底地形可能造成的改变。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PPT展示海底地形图、卫星照片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海底地形的分布和特征。

2.实施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地图分析不同海底地形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设计模拟实验,如使用沙盘模拟海底地壳运动,帮助学生理解板块构造与海底地形的关系。

4.利用案例分析,通过海洋资源开发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导向学习,设计海底地形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海洋资源丰富的图片,如海底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等,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海洋中有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海洋资源丰富,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海底形态,了解海底地形的分布和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海底地形的分类

a.教师展示海底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等不同类型的地形。

b.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这些海底地形的名称吗?

c.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d.教师讲解每种海底地形的特征,如大陆架宽度、大陆坡陡峭程度、海沟深度等。

2.海底地形的成因

a.教师展示板块构造图,引导学生观察板块运动与海底地形的关系。

b.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海底地形是如何形成的吗?

c.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d.教师讲解海底地形成因,如地壳运动、板块构造、沉积作用等。

3.海底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a.教师展示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航行、海底电缆铺设等案例。

b.提问:同学们,海底地形与人类活动有什么关系?

c.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d.教师讲解海底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航行、海底电缆铺设等。

(三)课堂活动

1.角色扮演

a.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一个海洋资源开发项目。

b.各小组讨论项目对海底地形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c.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2.案例分析

a.教师展示一个海洋资源开发的案例,如海底石油开采。

b.学生分析案例中海底地形的特征,以及开采对海底地形的影响。

c.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海底地形的分类、成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师强调海底地形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

(五)板书设计

1.海底地形分类

-大陆架

-大陆坡

-海沟

-洋盆

2.海底地形成因

-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

-沉积作用

3.海底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航行

-海底电缆铺设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海底地形的分类、成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