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为主题,围绕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教材内容,通过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认识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1)科学探究素养,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素养,引导学生认识金属资源的宝贵性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3)社会责任感素养,使学生意识到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参与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并应用简单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然而,对于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这一主题,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可能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金属的常见用途有一定了解,但对金属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了解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但在独立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仍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环保意识普遍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浪费资源的行为习惯。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实物展示和图片,生动讲解金属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历史。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金属资源保护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实验法:通过简单的金属腐蚀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腐蚀现象,加深对金属保护措施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2.互动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金属资源开采和保护过程。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案例,拓宽知识面,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课题——“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金属无处不在,从我们使用的手机、电脑到交通工具,都离不开金属。那么,金属资源是如何被利用的?我们又应该如何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学生)老师,我们很期待学习这个课题。
二、新课讲授
1.金属资源的种类与分布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金属资源的种类和分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到相关页面。
(学生)好的,老师。
(教师)金属资源主要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黑色金属包括铁、锰、铬等,有色金属包括铜、铝、锌等。这些金属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区资源丰富,有的地区则相对匮乏。
2.金属资源的利用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金属资源的利用。金属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学生)老师,金属资源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钢铁。
(教师)是的,钢铁是建筑行业的主要材料之一。除此之外,金属资源还被用于制造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在电子行业,金属资源则被用于制造各种电子元件。
3.金属资源的保护
(教师)然而,随着金属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我们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宝贵的金属资源呢?
(学生)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节约使用、回收利用和开发替代材料等方式来保护金属资源。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的答案很正确。节约使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新资源的需求,开发替代材料则可以降低对特定金属资源的依赖。
三、实验探究
1.金属的腐蚀实验
(教师)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金属腐蚀的现象,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金属腐蚀实验。
(学生)好的,老师,我们很期待这个实验。
(教师)实验材料包括铁钉、硫酸铜溶液、食盐水和塑料瓶。首先,我们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铁钉表面的变化。
(学生)好的,老师。
(教师)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铁钉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这是因为铁钉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接下来,我们将铁钉放入食盐水中,观察铁钉表面的变化。
(学生)老师,食盐水中也有红色物质吗?
(教师)是的,食盐水中也会出现红色物质。这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它可以加速金属的腐蚀过程。
2.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实验
(教师)接下来,我们进行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实验。实验材料包括废电池、废电线和废铝罐。
(学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