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说课稿(新版)湘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下册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
2.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理解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
3.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城市群内部的联系与影响。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确定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自然环境差异,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分析城市群内部的人类活动差异,包括产业结构、交通布局、城市功能分区等。
-探讨城市群内部的联系,如基础设施共享、产业互补、生态保护等。
2.教学难点:
-学生对城市群内部差异性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地图进行直观展示。
-学生对城市群内部联系复杂性的把握,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思维拓展。
-学生在分析城市群内部差异与联系时,可能难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需要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强化。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讲解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差异与联系的基本概念。
2.引入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城市群内部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
3.利用地图和多媒体展示,直观呈现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和联系。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的情景。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长株潭城市群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群的魅力和挑战。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城市群的初步认识,回顾城市群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长株潭城市群的自然环境差异,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
-举例说明: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的长沙、株洲、湘潭为例,展示不同城市在自然环境上的差异。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城市在自然环境上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协调发展。
-讲解新知:讲解长株潭城市群的人类活动差异,包括产业结构、交通布局、城市功能分区等。
-举例说明:以长沙的文创产业、株洲的制造业、湘潭的农业为例,展示不同城市在人类活动上的差异。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城市在人类活动上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实现产业互补。
-讲解新知:讲解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联系,如基础设施共享、产业互补、生态保护等。
-举例说明:以长株潭城市群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环保项目为例,展示城市群内部的联系。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城市群内部联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联系。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图,展示不同城市之间的联系。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完善空间结构图,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报告》:了解长株潭城市群近年来的发展动态和政策导向。
-《湖南省地理环境与城乡发展》:深入学习湖南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乡发展现状。
-《城市地理学》:阅读相关章节,了解城市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城市群发展的理论基础。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中的一个城市,深入研究其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
-鼓励学生关注长株潭城市群在交通、环境、产业等方面的最新政策和规划,分析其对城市群发展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
-布置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长株潭城市群中的交通节点、产业园区或生态保护区进行调研,记录观察结果并撰写报告。
-引导学生思考长株潭城市群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挑战和机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3.知识点拓展:
-学习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分区、城市扩张等。
-了解城市群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