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古城中学高中政治1.1生活处处有哲学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4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生活处处有哲学”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发现哲学的普遍性和实用性。通过结合新人教版必修4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哲学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理解哲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哲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哲学这一抽象学科充满好奇。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世界的初步认识,但哲学概念较为抽象,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素质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哲学思考方法。
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直接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哲学理论缺乏耐心,容易在理论学习中产生抵触情绪。此外,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哲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足,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哲学理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将哲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性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哲学概念,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个人观点,增强互动。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哲学辩论,以增强学生对哲学实践的理解和体验。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展示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助理论知识的讲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哲学现象,如“为什么人们总是追求成功?”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哲学问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哲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介绍本节课主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强调哲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介绍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决策、道德判断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哲学问题,如“什么是正义?”等,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哲学辩论,锻炼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哲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哲学思维,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哲学书籍或文章,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
-撰写一篇关于生活中哲学问题的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知识点梳理
1.哲学的定义与起源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对世界本质、存在、知识、价值等根本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探索。
-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人类对世界的困惑和好奇心,追求对世界的本质和意义的理解。
2.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哲学的基本观点:存在论、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
-哲学的方法:逻辑推理、辩证法、实证法等。
3.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决策: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道德判断:运用伦理学原理,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
-价值观: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个人价值观。
4.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哲学关注本质和意义,科学关注现象和规律。
-哲学与科学的联系:哲学为科学提供理论基础,科学为哲学提供实证支持。
5.哲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哲学思想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哲学思想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哲学在塑造民族精神中的作用:哲学思想有助于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6.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哲学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哲学有助于提高个人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哲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哲学思想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7.哲学的基本问题
-存在论问题:什么是存在?存在的本质是什么?
-认识论问题: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知识是否可靠?
-伦理学问题:什么是善?什么是正义?
-美学问题: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
8.哲学家的主要观点
-培根:归纳法,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康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