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周亚夫军细柳》的教学设计思路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培养其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首先,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为学习本篇课文做好铺垫。接着,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通过《周亚夫军细柳》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忠诚、敬业等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科学精神。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识自主解读文本,培养其学会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互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其健康生活。最后,通过讨论周亚夫的品质,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周亚夫军细柳》的文学常识。重点包括作者司马迁及其文学地位,以及《史记》的基本信息,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理解并运用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例如,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军”、“细柳”、“周亚夫”等,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辅助理解文言文。
-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如课文中的对比描写、细节刻画等,让学生学会欣赏文言文的审美特点。
2.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复杂句式和特殊语法结构。例如,课文中出现的倒装句、省略句等,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可以通过具体例句,如“军士吏以次击刀斗,军中皆惊”中的“以次”用法,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特殊语法。
-掌握文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如周亚夫的“军细柳”不仅仅是军队的象征,还反映了其忠诚、严谨的品格。可以通过讨论周亚夫的行为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象征意义。
-突破对文言文整体感知的障碍。学生可能在阅读过程中难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大意。可以通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分析“亚夫既至军,军士吏皆惊”这一段落的主题和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感知。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和篇章结构。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深度学习。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模拟古代军营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周亚夫的军人形象。
2.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使用PPT展示课文内容、注释和相关图片,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学习,如在线测试、文言文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文言文词典,辅助学习,拓宽知识获取渠道。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古代的将军吗?他们是如何训练军队的?”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回顾旧知:回顾学生在之前课程中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如《史记》的相关内容,以及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背景和课文内容,重点解释文言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举例说明: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如“军士吏以次击刀斗”,解释“以次”的用法和意义。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和其军事才能,以及文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其性格。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些翻译练习,如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师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以及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周亚夫的短文,或者翻译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并要求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史记》中的其他篇章,如《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资治通鉴》中关于周亚夫的记载,对比不同史书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古代军事制度相关的资料,如《六韬》、《孙子兵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