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为主题,以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材为基础,围绕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重大变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过程,分析影响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经济与生活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历史理解:理解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与生活的变迁,认识不同经济体系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2.历史解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与生活的相互关系,阐述其发展规律。
3.历史探究: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分析等方式,探究不同时期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
4.家国情怀: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活改善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20世纪以来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但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在知识方面,学生对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重大事件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能力。他们可能对经济与生活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对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因素和社会背景了解不足。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需要进一步培养。通过学习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学生可以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活改善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学习主动性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通过系统讲解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与生活的变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设计案例研究,选取典型案例如“二战后欧洲经济重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让学生分析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3.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增强课堂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体验不同经济体制下的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和同理心。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生活是如何从20世纪初到现在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这些变化背后有哪些经济因素在起作用?”
展示一些关于20世纪初和现代生活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经济与生活变迁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本节课的主题“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20世纪以来人类经济与生活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20世纪以来人类经济与生活变迁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经济体制的演变、科技进步、全球化等因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20世纪以来人类经济与生活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如战后欧洲经济重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经济与生活变迁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经济与生活变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20世纪以来人类经济与生活变迁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活变化”、“信息技术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20世纪以来人类经济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