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教材分析
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以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讲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以及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事件。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演变,认识国共合作与对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理解国共合作与对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面临以下情况:
1.知识基础:学生对国共两党合作与对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事件的深层原因和影响认识不足。
2.能力水平: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
3.素质方面: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团队合作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有待加强。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
4.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课堂纪律较差等问题,影响了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针对以上学情,本单元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
3.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4.优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幻灯片和课堂讨论内容。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国共两党合作与对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国共两党关系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共两党是如何从合作走向对立的吗?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包括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合作的具体内容等。
(2)提问: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为什么会出现破裂?
2.北伐战争
(1)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意义。
(2)提问:北伐战争取得了哪些胜利?为什么北伐战争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果?
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教师分析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包括国民党内部矛盾、外部压力等。
(2)提问: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4.国共十年对峙
(1)教师讲解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国共两党对立的历史阶段。
(2)提问: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共两党分别采取了哪些政策和策略?
三、课堂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国共合作与对立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2)讨论主题:国共两党合作与对立的历史原因、过程和影响。
四、案例分析
(1)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长征等,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提问:这些历史事件对国共两党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国共合作与对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国共两党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
(1)要求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国共合作与对立的历史论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关系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共合作与对立的历史事件。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