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二章用药和急救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二章“用药和急救”,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用药和急救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本节课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对药物和急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实践操作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初步自救和互救。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了解药物的分类、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2.掌握常见急救措施和急救包的使用。
难点:1.理解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2.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解决办法: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药物作用;2.实际操作演练,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掌握急救技能。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突破学生对药物相互作用和急救判断的难点。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物药物模型、急救工具包、多媒体投影仪。
课程平台:生物教学软件、在线医学知识库。
信息化资源:药物使用和急救视频、互动式学习平台。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拟急救演练。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生活中意外伤害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对用药和急救的重视。
2.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意外伤害?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3.学生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急救知识。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药物的分类和作用(10分钟)
-讲解药物的分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通过实例说明药物的作用,如止痛药、消炎药等。
-强调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按说明书服用、遵医嘱等。
2.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随意混用药物?
-讲解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原因,如过敏反应、药物过量等。
-举例说明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案例。
3.常见急救措施(10分钟)
-讲解常见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
-强调急救措施的重要性,如及时止血可以避免失血过多。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用药和急救知识。
2.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和正确急救?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强调合理用药和正确急救的重要性。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角色扮演:请两名学生扮演医生和患者,模拟用药咨询和急救情景。
2.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讨论环节: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能力。
2.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强调科学思维、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10分钟)
-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10分钟)
-常见急救措施(10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区分药物的分类,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掌握常见急救措施和急救包的使用。
2.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安全意识:学生对用药和急救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安全意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保护,避免意外伤害。
4.实践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急救演练等活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5.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6.自我保护能力:学生掌握了合理用药和正确急救的知识,能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判断并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7.健康生活能力:学生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8.价值观培养:通过学习用药和急救知识,学生树立了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七、板书设计
①药物分类
-处方药
-非处方药
②药物作用
-止痛药
-消炎药
-抗生素
③药物使用方法
-按说明书服用
-遵医嘱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④常见急救措施
-止血
-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