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二课 山川秀美(说课稿)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同步精品系列(人教版新课程标准).docx
文件大小:15.3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7
总字数:约3.06千字
文档摘要

第二课山川秀美(说课稿)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同步精品系列(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同步精品系列(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第二课《山川秀美》。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能够识别地图、了解基本的地理术语。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分析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尚需提高综合归纳和地理信息处理的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自然地理现象有探索欲望,但可能缺乏深入探究的习惯。行为习惯上,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由于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他们对家乡的地理环境有一定了解,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地形、气候、河流等相关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3.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著名山水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

(2)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山川秀美》,并指出本节课将学习我国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2.学习新课

(1)地形特征

①教师展示我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类型的分布。

②学生通过观察,总结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如山脉、高原、平原等。

③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讲解和补充,强调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气候特征

①教师展示我国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类型的分布。

②学生通过观察,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如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等。

③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讲解和补充,强调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河流特征

①教师展示我国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河流的分布。

②学生通过观察,总结我国河流的主要特征,如长江、黄河、珠江等。

③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讲解和补充,强调河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让学生思考这些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

4.实践活动

(1)教师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我国自然地理分布图。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绘制任务。

(3)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并进行评价。

5.总结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2)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6.课堂延伸

(1)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我国自然地理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2)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地理知识竞赛、实践活动等,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拓展阅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其中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专题报道。

(2)拓展视频:观看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栏目,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景观。

(3)拓展实践:开展户外考察活动,实地观察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增强实践能力。

2.拓展建议:

(1)地形方面: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特点,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华北平原等,并探讨这些地形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2)气候方面:学生可以研究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并分析气候对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河流方面: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