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版)江苏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川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秋季版)江苏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川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教学年级和班级:江苏省七年级历史下册
3.授课时间:2024年秋季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解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
2.增强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认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措施及其影响:重点讲解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唐朝发展的积极影响。
解决办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
难点:
1.唐朝盛世时期的特征及其原因: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唐朝盛世时期的多方面特征及其背后的复杂原因。
解决办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唐朝盛世时期的社会风貌,结合历史文献,引导学生分析盛世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2.唐朝盛世的历史意义: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唐朝盛世对后世的影响。
解决办法:通过历史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唐朝盛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江苏省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唐朝盛世相关的图片、历史地图、视频资料,以及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图表。
3.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以便展示教学资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准备实验操作台,用于演示历史事件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唐朝盛世时期的音乐和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景象。
2.提出问题:唐朝是如何从一个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盛世王朝的?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唐朝的“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3.学生分享:简要回顾已学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25分钟)**
1.贞观之治(10分钟)
-讲解贞观之治的背景和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分析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
2.武则天与唐朝的发展(5分钟)
-简述武则天的统治时期及其对唐朝的贡献。
-分析武则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3.开元盛世(10分钟)
-讲解唐玄宗的治国策略和开元盛世的特点。
-分析开元盛世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原因。
-结合历史地图,展示唐朝在开元盛世时期的疆域和影响力。
**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唐朝盛世时期的历史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2.提问:唐朝盛世时期,我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3.提问:唐朝盛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唐朝盛世中汲取历史智慧,为今天的国家发展提供借鉴?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从唐朝盛世中得到的启示。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唐朝盛世的历史意义。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唐朝盛世的短文。
**用时统计:**
-导入环节:5分钟
-讲授新课:25分钟
-巩固练习:10分钟
-课堂提问: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计: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唐朝盛世的历史背景:
-唐朝的建立与发展: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以民为本,勤政爱民。
-武则天的统治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唐玄宗的治国策略:重视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2.贞观之治:
-政治措施: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选拔贤能;重视法治,严肃法纪。
-经济措施: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