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2电子邮件(说课稿)-2019-2020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同步精品课堂(浙教版必修)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专题5.2电子邮件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19-2020学年高一(1)班
3.授课时间:2021年11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包括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提高信息交流能力。本节课内容与浙教版必修《信息技术》教材紧密相关,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知识深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够理解并运用电子邮件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
2.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通过电子邮件的使用,培养良好的网络沟通习惯。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在电子邮件交流中保护个人信息。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操作和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对电子邮件的概念有初步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电子邮件的使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特别是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理解新概念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学习。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倾向于互动和实际操作,喜欢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设置和管理电子邮件账户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对电子邮件的高级功能(如附件的添加、邮件的过滤等)可能不太熟悉。此外,学生在理解电子邮件礼仪和网络安全方面也可能存在挑战。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电子邮件使用的演示文稿、示例邮件和网络安全宣传视频。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确保学生每人一台联网计算机。
4.教室布置:将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封真实的电子邮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子邮件的定义和功能,并进一步提问:“你们是否经常使用电子邮件?它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分享个人经验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使用电子邮件。”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首先介绍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子邮件的组成、地址格式和基本操作流程。
-接着,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展示如何创建和发送电子邮件,强调电子邮件礼仪和注意事项。
-然后,教师演示如何管理电子邮件,包括接收、回复、转发、删除邮件以及使用文件夹和标签进行邮件管理。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断穿插互动,询问学生是否理解,并邀请学生示范操作。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计算机,进行以下练习:
-创建一封电子邮件,主题为“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兴趣爱好。
-发送邮件给教师或其他同学,并尝试使用附件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完成操作。
4.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中的经验,讨论在电子邮件交流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师提出一些情境问题,如“如何礼貌地拒绝一封邮件邀请?”,“如何确保你的邮件不会被当作垃圾邮件?”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电子邮件的礼仪和网络安全。
-教师提醒学生在日常使用电子邮件时要注意个人信息保护,避免泄露隐私。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写一封电子邮件给家长,介绍本节课所学内容。
6.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随机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电子邮件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反馈,对正确回答的学生给予表扬,对错误回答的学生进行指导。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同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实际学情,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六篇标识:教学资源拓展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电子邮件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电子邮件的发明背景、历史,以及它是如何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工具。
-电子邮件协议:详细解释SMTP、IMAP和POP3等电子邮件传输协议的工作原理。
-电子邮件安全:涵盖垃圾邮件过滤、邮件加密、防范网络钓鱼等安全措施。
-电子邮件礼仪:讨论如何撰写专业的电子邮件,包括语气、格式和礼貌用语。
-实用工具介绍:介绍一些实用的电子邮件管理工具,如邮件合并、邮件追踪等。
2.拓展建议:
-深入学习电子邮件协议:鼓励学生对SMTP、IMAP和POP3等协议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它们在电子邮件传输中的作用。
-安全意识培养:建议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安全风险,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电子邮件账户不被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