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第12课感受大自然第2框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说课稿鲁人版六三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感受大自然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掌握环保行为的具体实践: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使用等。
2.教学难点
-分析人与自然不和谐现象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导致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如人口增长、资源过度开发等。
-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引导学生从个人行为出发,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环保理念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如设计环保活动、参与社区环保项目等。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研究,详细讲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不和谐现象的具体案例。
2.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析案例,探讨环保行为的实践策略。
3.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体验环保决策的过程,增强环保意识。
4.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视频,直观展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安排实地考察或参观环保设施,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工作,深化对环保理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组关于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人类应该如何与之和谐相处?”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关于自然的知识?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提出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重要性,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案例,如过度捕捞、森林砍伐等,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海报,展示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反馈和帮助。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我们作为地球公民,应该如何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关于环保的新闻报道或案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提醒学生:思考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
(以下为教学过程的详细步骤,约1500-2500字)
5.1导入
-展示自然美景图片,提问:“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人类应该如何与之和谐相处?”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关于自然的知识?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2新课呈现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重要性,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案例,如过度捕捞、森林砍伐等,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
5.3巩固练习
-学生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海报,展示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分组讨论:各小组讨论如何设计海报,包括海报的主题、内容、形式等。
-设计海报: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动手设计环保宣传海报。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反馈和帮助。
5.4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我们作为地球公民,应该如何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5.5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关于环保的新闻报道或案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收集资料: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关于环保的新闻报道或案例,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撰写短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