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课件.pptx
文件大小:8.45 MB
总页数:4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7
总字数:约4.35千字
文档摘要

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1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PPT课件

什么是诚信第一部分诚信考试故事第二部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三部分我该怎么做?第四部分目录2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PPT课件

什么是诚信?第一部分3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PPT课件

诚信:何为诚信?通俗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4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PPT课件

名人名言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契诃夫5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PPT课件

国王与花种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约好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当评选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但国王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朵时,脸上却没有一丝笑容。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国王却笑了。最后杨平被选中了。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都已经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选出最诚实的孩子。请思考:

1.国王看见捧着花的孩子为什么脸上没有一丝笑容?2.国王见了没有种出花的杨平为什么很高兴?6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PPT课件

我们由此懂得了: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诚实信任前提和基础具体表现7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PPT课件

诚信考试故事第二部分8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PPT课件

晏殊诚实守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当场赐给他“同进士出身”,任命晏殊为秘书省正字,特许他进入皇宫读书。9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PPT课件

晏殊诚实守信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晏殊有真才实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几年之后便当了宰相。10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PPT课件

换位思考晏殊发现考试试题自己事先做过,就认为对别人不公而及时提出。生活中,很多同学却为了考出高分,不惜抄袭、夹带,你认为这样做是对是错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晏殊的诚实品格呢?成长感悟一个人为人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11诚信考试——“考之以诚、答之以信”--主题班会PPT课件

钱学森主动要求扣分1933年,一位22岁的年轻人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一次水力学考试,他发挥出色,所有的试题都回答圆满。班主任金教授对这位学生的表现相当满意,在试卷上全都打上钩,给出了满分100分。但是,当试卷发下来以后,年轻人自己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在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N”。于是立即举手发言,指出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扣分。金教授一看,果然这个小错被忽略了,于是扣掉4分,给了他96分。当时,因为考试成绩要记入每名学生的档案,直接左右着每一位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主动要求扣分学生,在金教授的印象中,这是第一人。正因为如此,金教授留下了这份特殊的试卷,打算将它当作教材,教育那些刻意要求加分的学生。4年后,抗日战争爆发,金教授一家被迫逃难,那份试卷却被当作一份重要的行李保存了下来,而且在身边一存就是40多年。12诚信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