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五年制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索和研究.docx
文件大小:22.3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27
总字数:约6.46千字
文档摘要

五年制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索和研究

摘要: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创造力现状展开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创造力不强。把TRIZ理论部分方法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思政教育、创新教育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克服学生创造性心理障碍;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创新实践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运用TRIZ理论,掌握创新方法,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资源开发、培训指导与健全机制,为学生创新提供保障与支持,增强创新动力。通过创造性人格培养、创新方法训练与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TRIZ理论;思政教育;创新教育;专业教育

0引言

TRIZ理论是苏联科学家阿奇舒勒的研究成果,在一些高校和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尽管阿奇舒勒十分重视教学实践的检验,并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但他基于综合棋局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却无法达到经典TRIZ解决技术问题的效果。究其原因,经典TRIZ所依托的技术进化法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而作为创造主体的人存在很强的主观意识,其行为尚且易变,心理状态就更难把握[1]。利用TRIZ理论指导创新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心理、方法、实践并重,探索TRIZ理论从技术领域向教育领域拓展应用,使创新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五年制高职学生创造力情况调研及分析

张景焕等采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对我国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符合托兰斯的结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测验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但是初三年级发展缓慢,高三年级出现下降,高三(17岁左右)出现“低潮”[2-3]。如果不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在三年级时创造性思维会有下降趋势,17岁左右会出现低潮。为了解实际情况,通过问卷星对某校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创造力情况调研。调查问卷采用尤金·劳德塞创造力测试题,共有39道选择题和1道填空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共收到调查问卷1438份,调研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心理存在密切的联系。最佳选项低于20%的题目为1、4、10、15、19、21、24、29、30、31、32、35、36、38题。得分最高的为选项C(不同意),得分居中的是选项B(犹豫不决或不知道),得分最低的为选项A(同意)。表1列举了4题、10题、19题、32题、35题和38题A、B、C三个选项所占的比例(注:表中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合计不等于100%的情况)。

测试题21题“我跟与我同社会阶层或同行业的人相处更融洽”,29题“我会尽量避免我可能感到自卑的场合”,都是心理方面的测试题,最佳选项所占比例分别为12.59%和15.44%,都不到20%,说明学生需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畏惧心理,敢于挑战,强大内心,跟不同行业的人多接触,增强适应能力,敢于应对任何环境和挑战。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创新实践中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进行正确引导。

通过表1创造力测试选项比例分析发现,最佳选项和平时的要求、习惯不完全一样,需要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教师长时间引导,小组互助,学生准确把握“尺度”,区分日常要求和创新的不同之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东西摆放整齐,但在创作时可以随心所欲,不必循规蹈矩。

分析表明,目前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造力思维不强。五年期间跨越创造力发展缓慢、下降以及快速增长的年龄段,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学习压力不是很大,低年级学段思维处于活跃期,但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经验增加,思维定势会增强,在此期间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了激发学生创新的活力,使创新具有持续性,满足终身发展的要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过程性的,需要长期坚持,运用TRIZ理论对学生进行过程性指导,把TRIZ理论和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相融合,从创造性人格、创新方法、创新实践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三融合、三途径、三举措,培养学生创造

性思维

阿奇舒勒在完成经典TRIZ构建后开始专注于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研究,实现了从技术发明方法开发到创造主体研究的重要转向。同时应该看到,阿奇舒勒更多关注的是创造性人格展现的外在行为特征,而缺少对内在特质的分析,暴露出他在心理学研究上的不足[1]。阿奇舒勒侧重的是创新方法研究,欧美心理学家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综合欧美心理学家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和阿奇舒勒创新方法的研究,提出从创造性人格培养、创新方法训练、创新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思政教育、创新教育、专业课程三融合,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创新实践三途径,资源开发、培训指导、健全机制三举措,组建跨学科的教师团队,运用TRIZ理论指导学生课堂学习和创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