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考古诗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93.19 KB
总页数:3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7
总字数:约4.41万字
文档摘要

中考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樵舍①

施闰章

涨减②水愈急,秋阴未夕昏。

乱山成野戍③,黄叶自江村。

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

经过多战舰④,茅屋几家存?

【注】①此诗写于康熙六年,因战乱灾荒,社会凋敝。诗人奉命守潮西道,由水路赣江北上归里,停泊在樵舍镇。②涨减:指上涨的洪水已退。③野戍:军队野外的驻扎地。④战舰:官家兵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停泊樵舍时看到的情景,秋空下,潮落时,浩荡的江流波涛滚滚,愈加显得湍急。

B.颈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夜空还剩下几颗暗淡的星,江上的风拍打着江岸,发出喧哗的响声。

C.诗人善于造境,诗中所写的几乎都是夜泊樵舍所见之景,而少有对诗人情感的直接书写。

D.尾联诗人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升华了情感,表达了对无辜百姓屡遭战争苦难的深切同情。

2.诗歌前四句写了江水、秋阴、乱山、野戍、黄叶、江村等意象,其对全诗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

【答案】

1.D

2.示例:营造了一种阴沉、昏暗、苍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为抒发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提供了背景。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尾联“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意为:所过之处有那么多战船,还所剩多少茅屋呢?据此可知,尾联诗人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升华了情感,表达了对无辜百姓屡遭战争苦难的深切同情;故选D。

2.本题考查意象及情感。诗歌前四句大意:河水暴涨水流更加湍急,秋云密布未到黄昏天已昏暗。乱山中到处是野战的兵营,江村里飘落的黄叶片片。由此可知,诗歌前四句出现的意象:江水、秋阴、乱山、野戍、黄叶、江村等。首联不仅写出“泊樵舍”之由,还有其耐人寻味的言外之意,即间接反映了洪水上涨时水势亦甚“急”可以想见其造成的灾害不小;颔联描写诗人泊樵舍镇时远望之所见:那新建县之名胜西山到处是军队野外驻扎的营幕,这不仅使风景绝佳之地大煞了风景,更暗示了社会的动乱不安。由此可知,诗人运用江水、秋阴、乱山、野戍、黄叶、江村等意象,营造了一种阴沉、昏暗、苍凉的意境,抒发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②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③。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黄庭坚因文指为“幸灾谤国”,押送至宜州(今广西宜山)羁管。此时与他初次被贬相距十年。②玉台:天神的居处,也指朝廷宫室。③飘到眉心住:《杂五行书》记“宋武帝女茅阳公主人日卧含章殿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词中意谓因群花妒忌,梅花无地可立,只好移到美人的眉心停住,古代妇女化妆时常在眉心点梅花砂痣。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表现出词人在远离江南之地却能见到梅花绽放的意外与惊喜之情。

B.词下片前两句借用典故,表现出一个被贬老人观梅以致忘怀得失的心情,暗伏下文“少年心”三字。

C.词结尾两句,作者从现实转入浪漫故事,“老尽”二字,使词人的郁愤之情得到充分表现。

D.全词通过梅花,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对比,更鲜明地表达词人的复杂情感。

4.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词首句“天涯也有江南信”中“也有”二字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也有”是“居然也有”之意,以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口吻,表现出一种的情怀。

【答案】

C

4.豁达乐观

【解析】

3.本题考查对词的理解和赏析。C.词结尾两句“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以情收结,直抒胸臆,“老”加上“尽”的程度副词,表达了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本项中“从现实转入浪漫故事”表述错误。故选C。

4.本题考查词句情感。本词上片写惊喜之情。“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宜州地近海南,去京城数千里,说是“天涯”不算夸张。作者到“天涯”贬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见的梅花,所以感到很诧异。“也有”是“居然也有”之意,作者以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口吻,表现出一种惊喜、乐观、豁达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恰当运用叠词,不仅能和谐音律,而且能丰富思想内容。请从词作中选择一个叠词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