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舒适听觉环境》教案设计
学科音乐年级册别七年级下册共1课时
教材人教授课类型综合课第1课时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建设舒适听觉环境”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教
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教材的整体编排来看,它处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
力的关键节点。此课题不仅与音乐学科的核心知识紧密相连,还涉及到跨学科的
知识融合,如声学、环境科学等。
在音乐知识层面,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高、音强、音色
等,通过对不同声音环境的感受和分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同
时,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
生明白音乐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还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
从现实意义角度出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噪音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建设舒适听
觉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材选择这一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营造良好听觉环境中的作用。通过学习,学生能
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改善自己和他人的听觉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此外,教材围绕这一课题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如聆听不同环境下的声
音、讨论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设计舒适听觉环境等活动,这些内容既具有趣
味性又具有实践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
在音乐学习方面,经过小学阶段的基础培养,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
力和基本的音乐知识。然而,对于“建设舒适听觉环境”这一相对专业和综合性
较强的课题,他们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系统的认识。
从认知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为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
展。他们更容易接受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可能会
感到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展
示、实地体验等,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情感态度方面,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渴望在
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
点,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培养学生的
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另外,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音乐素养存在差异,他们对声音环境的感受和理解
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
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课时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舒适听觉环境的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2.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如音高、音强、音色等,并能识别不同声音特性在舒适
听觉环境中的作用。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常见的听觉环境,判断其是否舒适,并能提出相应的改
进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深入理解舒适听觉环境的概念和要素,明确建设舒适听觉环境的重要意
义。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声音特性知识与实际的听觉环境相结合,准确判断听觉
环境的舒适度。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传授舒适听觉环境的概念、声音特性等基
础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欣赏法:播放不同环境下的声音片段,让学生聆听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学生
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学习。
4.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设计方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
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声音素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音响设备,确保声音播放的质量和效果。
3.调查问卷,用于实地调查学生对不同听觉环境的感受和评价。
4.纸张、彩笔等文具,供学生设计舒适听觉环境方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