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1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以“明朝的灭亡”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原因。通过分析明朝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败、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末期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封建制度的落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思辨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明朝灭亡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导致政权崩溃的重要原因。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提升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证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重点讲解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衰败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具体表现,如土木堡之变、宦官专权、农民起义等事件。
-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封建社会末期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封建制度的落后是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教学难点
-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意义:难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明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标志,是明清易代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事件的关联性:难点在于使学生理解明朝灭亡与明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理念与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之间的对比。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如如何从阶级矛盾的角度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七年级历史下册》新人教版。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明朝灭亡相关的历史图片、明朝社会生活场景的图片、明朝灭亡的视频资料等。
3.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课程重点、难点和关键信息的PPT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和学生理解。
4.教学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的第17课《明朝的灭亡》。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了解了明朝的建立和初期发展,那么,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团。
【新课导入】
(学生)老师,我想知道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很好,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下: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你对明朝灭亡有什么疑问?
【新课讲授】
一、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
(老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探讨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问题。明朝中期以后,政治腐败日益严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宦官专权:明朝中后期,宦官开始干预朝政,甚至操纵皇帝,导致朝政混乱。
2.贪污受贿:官员为了个人利益,贪污受贿,损害国家利益。
3.科举制度弊端: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缺乏实际能力。
(学生)老师,那这些腐败现象对明朝有什么影响呢?
(老师)是的,这些腐败现象导致国家政治不稳定,社会矛盾激化,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和军事。
二、明朝的经济衰败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明朝的经济衰败问题。明朝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原因,导致经济衰败:
1.土地兼并: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
2.货币贬值:由于大量发行货币,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百姓生活困难。
3.财政困难: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学生)老师,那经济衰败又对明朝的灭亡有什么影响呢?
(老师)经济衰败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削弱了明朝的统治基础。
三、明朝的社会矛盾激化
(老师)最后,我们来探讨明朝的社会矛盾激化问题。明朝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经济衰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1.农民起义:由于生活困苦,农民起义不断,如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起义。
2.官民矛盾:官员贪污腐败,导致官民矛盾加剧。
3.民族矛盾:明朝后期,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学生)老师,那这些社会矛盾对明朝的灭亡有什么影响呢?
(老师)社会矛盾激化导致明朝的统治基础动摇,最终走向灭亡。
【课堂小结】
(老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政治腐败、经济衰败和社会矛盾激化。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课堂练习】
(老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些课堂练习,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1.请列举出明朝后期政治腐败的三个表现。
2.分析明朝经济衰败的原因及其对国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