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模拟考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83题,每题1分,共83分)
1.2004年“陈化粮”事件曝光,部分粮库发现发霉的粮食,其原因最可能为
A、原粮重金属残留
B、储存时自然变化
C、储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受到农药污染
D、储存不当害虫繁殖
E、掺杂过期粮豆
正确答案:B
2.老年人保证充足的维生素E供给量是为了
A、抗疲劳
B、增进食欲
C、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功能
D、降低胆固醇
E、防止便秘
正确答案:C
3.均为必需氨基酸的组合是
A、谷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赖氨酸
B、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谷氨酸
C、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
D、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
E、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甘氨酸
正确答案:C
4.猪的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部位是
A、脑
B、瘦肉
C、肥肉
D、内脏
E、猪皮
正确答案:A
5.含锌量最高的食物是
A、猪肉
B、牡蛎
C、牛奶及奶制品
D、小麦磨成精白粉
E、牛肉
正确答案:B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营养素供给量建议提出的时间是
A、1939
B、1937
C、1945
D、1978
E、1988
正确答案:A
7.负责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和事故现场卫生处理的机构是
A、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B、卫生行政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E、工商行政部门
正确答案:A
8.粮食加工精度过高,淘米过度,加碱煮沸均可损失或破坏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碳水化合物
D、B族维生素
E、脂肪
正确答案:D
9.矿物质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体内可以合成
B、是一类既可以通过食物也可以通过天然水途径获取的营养素
C、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
D、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一种元素可影响另一种元素的吸收或改变另一种元素在体内的分布
E、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
正确答案:A
10.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应除外的是
A、降低血胆固醇
B、排出有害物质,预防结肠癌
C、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D、防治糖尿病
E、供给热量,节约蛋白质
正确答案:E
11.经煮沸5分钟后可利用的病畜乳是
A、乳房出现口蹄疫病变(如水泡)的病畜所产乳
B、患炭疽病的乳畜所产乳
C、乳房局部患有炎症的乳畜所产乳
D、有明显结核症状的病畜所产乳
E、患布鲁氏菌病乳牛所产的乳
正确答案:E
12.对漂白剂描述正确的是
A、漂白剂的用途及用量不受限制
B、漂白剂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C、还原型漂白剂是将着色物质氧化分解后漂白
D、还原型漂白剂主要用于面粉的漂白
E、氧化型漂白剂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及二氧化硫残留量
正确答案:B
13.鱼类早期腐败的鉴定可以用
A、组胺
B、挥发性盐基总氮
C、K值
D、pH
E、三甲胺
正确答案:C
14.确定可疑有毒食品的基本原则是
A、进食该食品者全部发病
B、停止食用该食品者发病立即停止
C、进食该食品者多数发病,未进食者少数发病
D、进食该食品者多数发病,未进食者均不发病
E、进食该食品者多数发病,未进食者被传染而发病
正确答案:D
15.某小学100多名学生,上午10点食用在饭店订做的课间餐,6小时后50多名学生陆续出现头晕、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主要是黄绿色水样便,一日数次至十余次。腹痛多在上腹部,伴有压痛,体温在38~40℃。根据以上症状,判断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可能为
A、蜡样芽胞杆菌
B、沙门氏菌
C、肉毒梭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正确答案:B
16.某年7月,某小学20多名学生食用了由奶、蛋、糖制作的冰淇淋12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黄绿水样便,少数病人有脓血便,体温高达39℃,重症者出现谵妄、昏迷等,引起该次食物中毒的最可能病原是
A、沙门菌
B、致病性大肠杆菌
C、葡萄球菌
D、肉毒梭菌
E、副溶血性弧菌
正确答案:C
17.有机磷农药急性轻度中毒时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为正常值的
A、30%以下
B、20%~40%
C、30%~50%
D、50%~70%
E、70%以上
正确答案:D
18.植酸发挥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基础是
A、调节免疫
B、增加抗氧化维生素的摄入
C、诱导细胞凋亡
D、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
E、诱导Ⅱ相代谢酶活性
正确答案:D
19.河豚毒素属于
A、原浆毒素
B、内毒素
C、肝脏毒素
D、肠毒素
E、神经毒素
正确答案:E
20.贮存在皮下,经紫外线照射转变成维生素D3的物质是
A、胆汁酸
B、胆钙化醇
C、糖皮质激素
D、麦角钙化醇
E、7-脱氢胆固醇
正确答案:B
21.鉴定油脂酸败最早期的指标是
A、三甲胺
B、pH
C、组胺
D、挥发性盐基总氮
E、过氧化值
正确答案:E
22.大豆经发芽后制成豆芽的过程中明显增加的营养素是
A、膳食纤维
B、维生素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