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
11.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二课时素养教案
◆学习清单
任务内容
任务预期
学前
和家人一起填写《最喜爱的“小伙伴”家庭调查表》。
了解家人们的喜好,增进亲子关系;初步了解物品所属的种类。
学中
1.分享调查表。
2.小组“分类”大比拼。
3.分组整理教室。
通过分享、交流、比拼和分工整理,帮助学生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锻炼学生整理物品的能力。
学后
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并完成《我是“小小整理师”》评价表。
将课内任务延展到课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培养学生自我整理的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乐于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生活习惯。
3.关爱父母,主动为家人分担家务,增强责任感和独立性。
◆重点难点
重点
形成自主整理物品的意识,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
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承担家庭生活的责任,就是照顾身边人的表现。
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衣柜收纳视频。
2.PPT课件。
学生准备
和家人一起填写《最喜爱的“小伙伴”家庭调查表》。
情境导入
导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在家整理物品了,瞧,我收到了这些整理反馈图。
(师播放图片,生谈感受。)
师;虽然这些同学也整理了,可是画面还是乱糟糟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别着急,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让我自己来整理),来了解整理物品的真正诀窍,做个名副其实的“小小整理师”吧!
精彩课堂
活动一:分类整理我知道
一、分享调查表
师:课前,同学们都完成了一份《最喜爱的“小伙伴”家庭调查表》。每个家人的喜好都不一样,谁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预设:我妈妈的“小伙伴”是漂亮的裙子;我爸爸最爱的“小伙伴”是电脑;爷爷的“小伙伴”
是花花草草;奶奶的“小伙伴”是电炖锅。
师:如果这些“小伙伴”不听话,到处乱跑迷路了,你该怎么找到他们呢?
预设:我知道,妈妈的裙子是衣物类,得放到妈妈的衣柜里;爸爸的电脑应该放到书房;爷爷的花花草草放阳台最合适;奶奶的电炖锅是厨具,要放到厨房的灶台上。
师:你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小伙伴”的家了。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放吗?
预设:同一类物品要放在同一个地方。
师:对,这就叫分类摆放。
二、小组“分类”大比拼
师:现在请每一组的组长将本组同学的“小伙伴”全部装进纸盒里,小组成员分工,看哪一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本组物品分好类,放到合适的位置。
(小组成员分工,师生共评。)
师:现在我来采访一下获胜小组的同学,你能告诉大家你们获胜的法宝吗?
预设1:我们先按照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这三类给所有物品分类。
预设2:分好类后,我们按照从小到大、从长到短的顺序把他们摆放整齐。
预设3:可以在每个类框上贴上标签,这样就更方便寻找了。
师:难怪你们整理的物品既整齐又清楚,真是了不起。(板书:分好类摆整齐贴标签)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家庭调查表,衔接第一课时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整理知识。小组“分类”大比拼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实操活动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分类摆放”这一重要的整理方法。
活动二:整理习惯要养成
一、交流整理小妙招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整理物品的小妙招?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班级汇报。)
预设:从书架上拿书一定要按照分类和编号放回原处,不然很快就会乱七八糟,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他教会我们一条非常重要的整理方法一物归原位。(板书:物归原位)谁还有类似的经历想分享?
预设:我的图书馆借书卡常常随手乱放,每次到用的时候就找不到了,为此不知道挨了多少训。
师:是呀,“物归原位”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区域井井有条,还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呢!还有谁想要分享?
预设:我想说定时整理物品非常有必要。
师:爸爸妈妈会定期整理哪些地方?他们是怎么做的?
预设:1:爸爸会定时整理汽车后备箱,他会及时清理掉不需要的物品,更换汽车清洁用品。
预设2:妈妈会定时整理家里的衣柜,会按照季节的变化调整衣物的位置。
师:家里哪些地方需要你们自己整理?需要多长时间整理一次?
预设1:床铺需要我自己整理,每天起床后我都会整理床铺。
预设2:每次写完作业,我都要整理书桌。
预设3:自己的房间也要自己整理,我每周末整理一次房间。
师:养成“定时整理”的习惯,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板书:定时整理)
二、观看衣柜收纳视频
师:同学们,整理收纳是一门艺术,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衣柜收纳的小视频吧!
(师播放视频,生观看,谈感想。)
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一套衣服可以用一个衣架,这样既节省衣架,又能减少衣柜空间。
预设2:换季不常用的衣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