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建设,林业大有可为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支点建设理论赋予我们全新视角和方法论,指引我们精准定位关键点、紧握着力点、稳固支撑点,从而驱动林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理论创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林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林业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一、找准林业发展的关键点
林业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尽管我国林业发展在过去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森林覆盖率的显著提升和林草植被碳储量的增加,但仍然存在资源总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生态功能需进一步强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林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进程。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林业不仅是维系生态平衡的关键防线,更是支持绿色发展的坚固基石。
在支点建设理论的指导下,林业发展的关键点在于构建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一点在龙岩市长汀县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探索创新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这要求我们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完善林业碳汇交易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通过制度创新,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是推动林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林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林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已成为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例如,“十三五”期间,林业专项围绕我国林业资源培育和利用的重大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如绿竹笋用林精准高质培育新技术,实现了竹林群体结构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等栽培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竹笋产量和品质。此外,科技服务林改的引领性技术成果,如油茶栽培的智能医生和林业机械化采收技术,也展示了林业科技创新的潜力。林业工程领域的科技成果,如林农剩余物气化技术、无裂纹竹展品装饰材料制造技术等,进一步证明了林业科技创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把握林业改革的着力点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在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林地经营权,完善林权流转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改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林业发展质量的关键。我们应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兴业态,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林业龙头企业,打造林业产业集群,提升林业产业附加值。
林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创新林业治理方式,提升林业治理效能。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林业监管水平,构建智慧林业管理体系。
三、夯实林业建设的支撑点
人才是林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要加强林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林业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林业人才队伍。着重培育林业科技创新、基层实用及复合型管理人才,为林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资金投入是林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应构建多元化的林业投融资体系,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建设。加大财政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创新林业金融产品,为林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强化林区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建设,优化林区生产生活环境。重点推进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林业防灾减灾能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林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十四五”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和《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规划,明确指出了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技术应用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此外,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都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我们要以支点建设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这些关键点、着力点和支撑点,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系统治理,不断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林业必将施展更大作为,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